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美术经典中的党史观后感300字【六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观后感300字1
东方晓日喷薄壮丽,红旗漫卷江山多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辉煌时刻,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献礼建党百年的重磅作品——百集特别节目《美术经典中的党史》于1月25日起在央视综合频道等开播,以艺术的形式讴歌伟大的党带领人民取得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成就,引发广大观众的强烈反响和热烈好评。
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美术经典中的党史》运用艺术的形式系统回顾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史,用“以画为体,以史为魂”的结构方式,将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用文艺的力量给观众带来精神上的洗礼,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美术作品中,遴选出100件最具代表性的美术经典作品,生动再现中国共产党100年来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
(一)
文艺作品是精神的旗帜和支柱,是旗帜就要鲜明,是支柱就要坚固,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只有这样,才能展现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
第一集聚焦的经典美术作品是何红舟、黄发祥创作的《启航——中共一大会议》,再现了中共一大在南湖召开的场景,画面中参加会议的代表正举步迈上画舫。通过画家何红舟、黄发祥之手,我们直观地感受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两位画家将个人体验与民族记忆融合在一起,汇入作品之中。通过这幅画卷,我们回想起当年的岁月峥嵘,一种穿越历史时空的庄严肃穆悄然而来。
在讲述萧传玖创作的雕塑《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南昌起义》一集中,揭秘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基石的来历。这块基石出自青岛崂山,人民群众通过及其简陋的设备,才把重达300多吨的花岗岩完整敲凿下来,经过剪裁后,通过铁路才把完整石材运到天安门广场。作品生动再现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遭到失败后,为了挽救革命,打破国民党的白色恐怖政策,共产党人在江西南昌举行起义,树立起坚持革命斗争的光辉旗帜,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场景。
(二)
习近平同志指出:“一切影响社会、传之后世的文艺作品,反映的都是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文化艺术领域要在正本清源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为人民创作的导向更加鲜明的文艺作品。毛泽东同志曾教诲我们,要“站在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的立场”。只有站在人民立场,才能创造出以真诚的心态和强烈的热情歌颂我们党,歌颂革命英雄人物,歌颂社会主义新事物的经典作品出来。
记录历史的经典是我们获得历史知识、激活红色基因的最佳途径。画作《开国大典》充满了新中国诞生时人民意气风发的豪情,场面气势恢宏,喜庆气氛热烈,成功地表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在创作过程中,画家董希文苦心经营构图,反复进行推敲。为了艺术性地反映这个有着重大历史意义的庄严庆典,画家没有局限于人眼所看到的实际场面,而是采取了从天安门城楼向南看的角度,使得天安门广场和大片碧蓝的天空展现于观众面前。为了开阔视野,他把按一般透视规律应该看到的一根廊柱抽去,使画面顿觉敞亮起来,展现出一个真正的泱泱大国的气象。远处升起的五星红旗,标志着中华民族数千年封建制度的结束,也是华夏古老民族的新生。董希文深入对美院和中国革命博物馆所提供的开国大典的电影片及摄影图片等资料进行充分研究,从影像资料中提取了绘画所需的领导人的肖像和神态特征,最终创作出了这幅的经典传世之作。
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文艺才能充满活力。“有没有感情,对谁有感情,决定着文艺创作的命运。”《歌唱祖国的春天》是画家程十发在1956年创作的,生动描绘了在一片桃林中,在春光里,工农兵大家庭欢聚一堂,正在听一位老妈妈放声歌唱的景象。1956年的春天,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2024年的春天,国泰民安、春色正好,在中国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更多“春天的故事”正在续写。经典美术作品在创作中的千锤百炼,与党史中战胜艰难险阻的时刻,形成了画里画外的映照。一件件反映时代、与社会生活相融相映的经典美术作品,在与电视艺术的碰撞下,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和感召力。讲述中国故事,阐释时代精神,这些美术经典铭记下党史中的传奇历程,也成为了新中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传奇。
(三)
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就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他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是当代文艺的历史使命。
文艺创作要以扎根本土、深植时代为基础,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在《北平解放》中,画家叶浅予一反此前以写意为主的艺术风格,采用中国工笔重彩画的表现方式,创作了一件线条勾勒精细谨严,敷彩浓重红艳的艺术作品。描绘了1949年在广大群众的簇拥欢迎下,人民解放军秩序井然的入城式场景。通过画面,我们可以看到从前门经未建成的天安门广场,再到天坛,在呈S形构图的道路上,人民群众欢欣鼓舞、锣鼓喧天、旗帜飘扬,一片热烈欢腾的景象——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油画《狼牙山五壮士》表现了抗日战争时期5位八路军战士马宝玉、葛振林、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在寡不敌众的形势下,毅然砸枪跳崖的那一瞬间。作者詹建俊的这幅油画作品,采取了仰视的构图方法,让“五壮士”英勇不屈的身影同狼牙山突兀奇崛的地势融在一起,营造了一种顶天立地、视死如归的磅礴气势,就像是一座屹立于天地之间的纪念碑,气吞山河,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让整个画面体现出一种史诗般的崇高感。油画《狼牙山五壮士》表现出英雄身上那种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不怕牺牲的血性胆魄、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爱国爱民的忠贞气节,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如同徐徐打开一卷美丽的画册,将那些思想丰富、形式美感、主题性鲜明的美术作品呈现给出来,让人们思想受到洗礼,心灵产生触动,不愧是献给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精品力作。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观后感300字2
20-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遵循,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不断从党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饮水思源,从党史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回首中共百年奋斗历程,无数共产党人,前赴后继,砥砺奋斗,以坚强的信仰撑起了百年大党的铮铮脊梁,铺下了民族复兴之路的块块基石。从党史中去寻找那一代代人为之努力奋斗、浴血拼搏的崇高理想,去追寻一次次冲锋的战斗足迹、一次次试验的奋发身影。撇开发展带来的云雾,看清进步伴随的迷茫,从历史足迹和深刻教训上,再次铭记建党的初衷和为人民的本源,深刻认识我们党从哪里来、为什么而来、要到哪里去,重温初心使命,坚定信念、忠诚,接受信仰洗礼。从党史学习教育中寻找理论滋养、精神支柱,筑牢思想之魂,补足精神之钙,夯实行动之基,坚定“四个自信”,让理想信念的灯塔指引我们奋勇前行。
以史为镜,从党史中汲取奋斗的力量。南昌城头一声枪响,宣告中国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自那时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英勇投身为中国人民求解放、求幸福,为中华民族谋独立、谋复兴的历史洪流,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道路决定命运。在“闯道路”的过程中,无数共产党人化身为一盏盏“马灯”,带领亿万人民艰难探索。他们怀揣“任他凶顽昏黑之土,终应留意荡漾前途之赤光”的信念,在随后的征程中,将光明带到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最终燃照整个中国。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党史作为一门必修课,既要学习好,又要宣传好,把握正确导向,加强督促指导,营造浓厚舆论氛围,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扎实成效。
戮力同心,从党史中汲取前进的力量。“能看到多远的过去,方能看到多远的未来。”学党史不仅是为了回顾走过的路、走好当下的路,更是为了开创未来的路。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面对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更需要了解历史、学好党史,进一步总结历史经验、坚定必胜信念、提升斗争本领、加强斗争历练,以振奋精神激发斗志,勇挑重担、苦干实干,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留下许党报国的奋斗足迹,继续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力拼搏。
“山高水深何足惧,手举马灯照万人”。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中国共产党人正以永恒不变的初心,带领全国人民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观后感300字3
在学习党史中守初心、担使命。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正是由于始终坚守这个初心和使命,我们党才能在极端困境中发展壮大,才能在濒临绝境中突出重围,才能在困顿逆境中毅然奋起。这个初心和使命,体现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中,体现在不怕牺牲、迎难而上的担当精神中,体现在百折不回、愈挫愈勇的坚强意志中,体现在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鱼水深情中,体现在每一名党员自觉坚持的党性修养中。“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今天我们学习党史,就是要从中解读我们党的初心,增加践行初心使命的自觉。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应怀崇仰之情、恭敬之心,在学习党史中进一步深刻认识我们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恪守人民情怀,勇担历史重任。
在学习党史中鉴得失、知兴替。党史记录了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如何克服不同风险挑战、赢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经过,是党的智慧、经验与教训的总汇,是一部“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厚重史书。如果学习了我们党在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时上、下井冈山的抉择,就能深刻认识到实事求是的极端重要性;如果听懂了解放战争时期党中央用电台指挥全党时“嘀嗒、嘀嗒”的发报声,就能对始终强调全党自觉服从中央有更深切的体会。“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今天的中国,站在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时代关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应向历史寻经验,向历史求规律,通过对党史的学习获得思想启迪、知识武装,提高本领、指导工作、推动实践。
在学习党史中明方向、强自信。历史是现实的根源,任何一个国家的今天都来自昨天。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奋斗中,经历千辛万苦,克服千难万险,终于找到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和现代化建设道路,这就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辟出来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史积淀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开辟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学习重温百年党史,真正了解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我们能更清醒地认识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更深刻地理解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更深切地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而更加坚定“四个自信”,毫不动摇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
历史在人民的探索和奋斗中造就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人民创造了历史的辉煌。“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对党的历史把握得越科学越透彻,我们就越能以坚强的政治定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越走越宽广。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观后感300字4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史》,感受颇多、受益匪浅。通过学习和重温党的辉煌过程和党的性质、宗旨、纲要,让我更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自从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华民族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中国共产党一经登上历史舞台,就勇敢地承担起救国救民的重任,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使命,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不懈奋斗。我们党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正确走向,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党的光辉历程雄辩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核心力量,不愧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中流砥柱。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支政治力量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没有哪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赢得人民如此真诚的拥戴。
党的伟大实践昭昭于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二、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繁荣发展中国
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指明了新时期我们党理论和实践探索的主题和方向。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我们党从长期探索中得出的基本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给我国带来了历史性的重大变化:我国人民冲破了长期禁锢的思想障碍和陈旧观念,思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解放,激发出空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我们国家彻底改变了经济社会比较落后的状况,转变成一个朝气蓬勃、欣欣向荣,初步走向繁荣、富裕、强大的国家,展现了崭新的形象,散发着无穷的魅力;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进一步实现了从领导革命的党到领导建设和改革的党的历史转变,党的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民主,党的执政能力更加增强、提高,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坚实、巩固,党的胸襟和眼光更加开阔、深邃,成为走在时代前列、保持和发展着自身先进性的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事实无可辩驳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正确的,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三、以实际行动,感党恩,永远跟党走
我是一位民盟盟员,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严守党纪国法,坚决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牢固树立和努力践行“三同”理念,即是本人与党中办、央保持在指政治方向“同向”,努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保持清醒头脑,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保持了与党中央在宣传教育上“同音”,不发“杂音”,不信、传谣言;在行动与党中央行保持了“同步”,决不允许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走板走样”,不折不扣正确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绝不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之事。
我是一名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精心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又红又专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观后感300字5
“两会”期间,一档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制作的特别节目――《美术经典中的党史》引起部分代表委员们的关注。该节目通过遴选出的100件美术作品,由多位党史和美术专家讲述这些美术作品背后的党史故事,再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目前正在央视一套播出。
全国人大代表方燕看过节目后由衷感叹:“我看了《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的几集,其中《唤起工农千百万》和《五四运动》用鲜明的色彩和笔触,让我仿佛回到了那个风云诡谲、山河激荡的年代,《江山如此多娇》和《歌唱祖国的春天》以完全不同的风格,以平和的自然风光和朴素的民间小景展现了建国初期民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和对新生活的希望。在观赏的过程中,我感慨于精湛的艺术工笔带来的视觉美,沉浸于浩瀚历史的沧桑厚重美,同时也感受到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不屈不挠、历久弥新的精神美。”
全国政协海外侨胞列席代表、九三学社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说,看了《美术经典中的党史》,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一路走来的艰辛不易,体会到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的力量。
“以画为魂,以史为体”,一件件美术经典作品背后有着感人肺腑的党史故事。欣赏美术经典,重温党史故事,领略信仰之美,礼赞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创造人类发展史上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观后感300字6
读完党史方能了解到,我们的道路并不是理所应当的,而是在迷茫中经过不断“摸着石头过河”产生的--封建统治阶段发起的洋务运动,农民阶级发动的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先后发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在中国这个古老的舞台上黯然退场。在一条条道路碰壁之后,才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在经过长期的摸索和实践后,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坚定不移的选择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百年以来,在面对各种困难挑战中展现出了“中华人民多奇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钢铁精神,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用于胜利的的风骨和品质。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特质。回望百年风雨历程,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前仆后继、不懈奋斗,涌现出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铸就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建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成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的不竭源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曙光在前、前途光明。作为当代青年,不可以夜郎自大,务必保持“谦卑、躬逊”,必须清楚的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一蹴而就、简简单单的就能实现的。机遇产生挑战,挑战中诞生机遇,在这个关键的转折点上,容不得我们停留、迟疑、观望,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落后不一定要挨打,那只是我今天不想打你”。所以必须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复兴重任。汲取初心承接力量,接续老一辈共产党人的“长征”接力棒,乘风破浪,继续前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舔砖加瓦,共筑辉煌!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观后感300字相关文章:
★ 党史学习教育组织生活会批评与自我批评
★ 2024年党史的心得体会
★ 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领导班子对照检查材料
★ 党史学习教育组织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 基层党组织在疫情防控中的先进事迹材料
★ 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查摆问题整改方案
★ 党史学习教育主题的作文
★ 2024年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生活会批评和自我批评
★ 纪律作风党史学习心得体会
★ 党史学习教育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
关于美术经典中的党史观后感300字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更多关于关于美术经典中的党史观后感300字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门客文学网往后会继续推荐关于美术经典中的党史观后感300字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