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参观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的观后感【六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参观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的观后感1
假期里,爸爸妈妈带我去了武昌辛亥革命博物馆。
走进展厅,第一个看到的就是清政府与日本签订的条约,如马关条约等。还有甲午战争战舰的介绍。二号展厅一个匣子里装着一把老步枪,弹匣上刻着几个小字:重庆汉阳兵工厂生产,它就是远近闻名的“汉阳造”。它身上有着战火、硝烟、鲜血组成的特殊气息。它的枪托上不知有着多少刺刀印,不禁让我想到,那天的武昌城不知经历了怎样残酷的血战。步枪左边,有着一群用铁做成大炮,重演了当时北洋军对革命军猛烈的炮击。三号展厅就是重头戏,是最让我记忆深刻的。门右边墙壁上刻着三个名字,并称为“首义三烈士”,是彭楚潘等人。再往前看,模型再现了当时的情景,一群群士兵抱着必死的决心上战场,可能就再也回不去了。模型旁边左右墙壁上,有着许多当年的情景。大炮不停地咚咚响,马克沁机枪“唰唰”地打个不停,从火车站到长江大桥,都是他们死守的地方。
走出博物馆,我脑子里还浮现着刚才所见的情景。这次“辛亥革命博物馆”之行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更直观地了解了那一段历史,激发了我积极向上的决心。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为我们祖国今日的成就奠定了基础。首义三烈士虽然已经牺牲了,但是他们顽强不屈的精神却不可磨灭。他们推翻了绵延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洗净了外国给中国带来的耻辱。光阴荏苒,一百年转瞬即逝,今日之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我们更应该适时回望,铭记历史,从现在做起,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培养远大的目标和顽强拼搏的品质,在历史教训中,把中国做大做强!
参观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的观后感2
上午我们便来到了辛亥革命纪念馆开展本次的党员活动。一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副记载着当时革命战士冲锋陷阵的壁画,战士们英勇顽强的拼搏精神刻画得惟妙惟肖,时刻提醒着我们推翻腐败的清朝革命是用献血换来的,没有这些战士的革命,就不会有新中国!
在1911年10月10日发生的辛亥革命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通过革命战士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辛亥革命。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武昌起义军事总指挥为蒋翊武,参谋长为孙武,总理为刘公。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辛亥革命。武汉辛亥革命军政府旧址现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历史属于过去,但是现在我们更加不能忘记,要以此来激励我们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但未来与现在相比之下更加重要。未来,是属于我们的,未来的历史的乐章由我们去谱写。我们现在应努力在工作中提高自身能力,增强素质,适应社会需求,做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去报效祖国,投身社会。
作为共产党员,我们要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影响和带动周围的同事,从小事做起,为我们信管中心多做些事情,逐步真正融入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主人翁精神当中去。作为一名当代职场人,我们不仅要永记革命志士所流传下来的精神,我们需要做的是将这些精神更好的发扬下去。在生活与工作中,不断创新积极进取,牢记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更应该从这些前辈的身上看到他们为国家前途,为民族命运不顾一切的积极探索的精神。
我们一定要把这种精神秉承下去,为党的不断壮大,国家的不断发展,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未来是美好的,是更加辉煌灿烂的。
作为一名职场人员,我们更应该从这些前辈的身上看到他们为国家前途,为民族命运不顾一切的积极探索的精神。我们一定要把这种精神秉承下去,为民族的不断壮大,国家的不断发展,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参观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的观后感3
尊敬的党组织:
怀着对先辈烈士的崇尚之情,我和文学院第41期党校第二小组的同学一起来到辛亥革命纪念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阅马场。因主体建筑为红砖砌墙、红瓦覆顶的红色两层楼房,故又称“红楼”。馆址原为清末湖北省谘议局,建成于1910年。武昌起义的次日,即1911年10月11日,湖北革命党人在这里创立了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湖北军政府。
一来到辛亥革命纪念馆,首先看到的就是孙中山的铜像。先生身着长袍马褂,左手执杖,右手持帽,面南而立,凝视远方,有一种大义凛然的气概,一种敬意不禁油然而生。再走近一些,看到的便是整齐独立的红瓦楼房。乍一看,除了是红色的砖瓦建成的觉得没什么特别,再一细看墙上的介绍才猛然发现这栋经过风吹雨打的建筑已快屹立一百年了,但那种由内透露出的深深底蕴,那红色的革命精神却依旧旺盛。门口大门两端插着鄂军都督府的军旗,它迎风飘扬,由鲜红的颜色和紧密围绕着的十八只五角星组成,叫做十八星旗。十八颗黄星,是代表山海关内十八个省份的炎黄子孙,红底是鲜血,黑色是铁,是武器,主题和象征意义是十八省的炎黄子孙团结起来,以“铁血”即武力满清王朝的统治,给人一种团结和振奋的豪迈之情。红楼纪念馆的墙上悬挂着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亲笔题写的“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匾额,亦可以显示深厚的文化内涵。
随后,步入馆内,一种视觉的冲击扑面而来。馆内收集有与辛亥革命有关的历史文物1000多件,历史照片10000余张,其中有孙中山签发的“李翊东前往赣州办理要事”的大元帅令和王霞宙、张善子绘制的刘静庵烈士画像等珍品。军政府会堂、黎元洪起居室和会客室、孙中山驻鄂会客室、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室和宋教仁起草《中会民国鄂州临时约法草案》的军政府秘书处等迹点,都一一再现了当年的历史场景。还有一些反映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实和孙中山、黄兴生平事迹的展览,编辑出版的有关辛亥革命的介绍性读物、资料性书籍和学术专著达10余种。如《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图册》和《湖北军政府文献资料汇编》等书。
此次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我主要产生了以下三点感想:
其一,辛亥革命纪念馆在中国革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座里程碑。“红楼”是无数忠贞志士的集结地,在这里孙中山先生领导湖北地区的革命人士成功地发动了武昌起义,打响了革命的第一枪。后来又在这里组建了中华民国鄂军都督府,并建立了中华民国,从而一举结束了中国绵延2000余年的封建帝制。从那以后,“红楼”便成了人们的向往之地方、奋发之起点、拓展之源泉。被誉为“民国之门”。
其二,辛亥革命纪念馆在展现中国革命史,使我深受爱国主义教育。一张张弥足珍贵的照片,一个个令人动容的故事,总是能使参观者的心灵受到震撼,认识到辛亥革命的艰辛,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其三,辛亥革命纪念馆周边虽高楼林立,仍不失英雄名楼之风貌。它宏伟壮观,装饰典雅,让人们留连忘返:它的宏伟显示了民国时期建筑工艺之高超;它的壮观,体现了当时人民的聪明才智。光阴似箭,近百年已经过去,“红楼”却仍旧英名长存、璀璨至今,可见“红楼”所代表的英勇无畏、敢于创新、甘于奉献、爱国爱民的精神不倒。“红楼”经过时间的历练,已化身为一种精神、一种品格,深植于广大人民心中,激励有志之士发扬传统精神,不怕吃苦、奋斗不息,把我们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参观结束了,我思绪万千。通过对辛亥革命历史的了解,我深深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而祖国的和平安定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身为当代大学生,未来国家建设生力军的我们,一定要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努力学习,艰苦奋斗,对工作精益求精,不计较个人得失,我们立志要有烈士们的精神和意志,用我们的知识去建设祖国,用我们的勤劳,汗水和创造力去保卫祖国,使我们这拥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伟大的祖国昂首前进,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
参观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的观后感4
20xx年xx月19日,我们来到了世界闻名的革命圣地辛亥革命纪念馆。我们以非常兴奋的心情感受到革命的气息,一起回顾了前辈们的不朽事迹。从远处看博物馆,可以看到红砖砌的鄂军都督府,庄严宏伟的势头很快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走近辛亥革命纪念馆,首先看到的是孙中山铜像。老师穿着长袍夹克,左手拿着拐杖,右手拿着帽子,站在南边,盯着远处,有大义凛然的气概,敬意不由得产生了。插在玄关两端的鄂军都督府的军旗,它迎风飘扬,由鲜红色和紧密围绕的十八只五角星组成,被称为十八星旗。18颗黄星,代表山海关内18个省份的炎黄子孙,红底是鲜血,黑色是铁,庄严肃穆。
感叹这里的革命气息,我走进辛亥革命博物馆,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们开始在这个历史圣地中穿行、体验,耐心细致地参观。我们先后参观了传达员室、外交部、都督会客人和会议室、黎元洪客厅等十几所古色古香的房子,参观了辛亥革命的壁画,在墙壁周围陈列了辛亥革命的画,同学们仔细看着,想象着解说员也在旁边不断叙述。不仅如此,我们还看到了先烈们的遗物和手迹,还看到了战斗时的血衣、大炮、刀等战斗工具。通过实物的展示,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历史的动荡、困难和国家命运的茫然,同时也看到了忠实爱国的革命党人热烈的爱国之情。他们深深地感染了我。印象最深的是孙中山先生的题词: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则亡。我认为红楼经过时间的练习,已经成为精神、品格,深入广大人民心中,承载着深厚的革命历史,记录着辉煌的革命事迹,弘扬着辉煌的不怕辛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为了使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而奋斗。
参观结束后,我们每个人都拍了一张照片,留下了纪念。最后,我相信博物馆的一切都会留在每个人的心里。通过这次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我深化了对历史的认识,特别是对中国现代史的理解。革命先辈们当时的物质生活简陋,武器装备落后,但他们的精神世界丰富,他们的灵魂伟大,他们依靠他们的爱国热情,随时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险,在探索祖国未来命运的道路上,勇敢地前进,他们一代又一代热血的孩子的努力,终于推翻了封建主义社会制度在中国约2000年的统治,大大解放了人民被困近2000年的历史思想,唤醒了中国人民寻求民主自由的欲望,激发了中国人民独立翻身的热情,为了中国社会制度的进步和中国社会制度这是我们现在的稳定、幸福的生活。我们要时刻记住幸福生活的来临,珍惜幸福的时光,为祖国的繁荣尽力。
历史属于过去,但现在我们不能忘记。为了鼓励我们承担建设祖国的责任,未来比现在更重要。未来是我们的,未来历史的乐章是我们写的。我们现在在学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素质,适应社会需求,成为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报效祖国,投身社会。作为入党的积极分子,我们作为准党员严格要求自己,发挥模范的领导作用,影响周围的同学,从小事开始,为同学做更多的事,为班级做更多的事,为学院做更多的事,逐渐融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任的主人公精神。作为现代大学生,我们不仅要永远记住革命志士传播的精神,还要更好地发扬这些精神。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创新积极进取,记住敢于成为世界第一的精神。作为入党的积极分子,我们应该从这些前辈那里看到他们是国家的未来,不顾民族命运的积极探索精神。我们必须继承这种精神,为党的成长、国家的发展、自己的贡献。未来美好,更辉煌。为了自己,祖国的明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此把握机会,创造辉煌,明天一定是我们的!
参观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的观后感5
怀着对先辈烈士的崇尚,我们一起来到辛亥革命纪念馆。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又称“红楼”,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阅马场最北端。
来到辛亥革命纪念馆,首先看到的是孙中山的铜像。我们的国父穿着长袍,左手拿着拐杖,右手拿着帽子,盯着远处,大义凛然的气概令人钦佩。沿着历史的轨迹,我们进入辛亥革命博物馆,在解说员的指导下,我们开始在这浓缩的历史河流中穿越、体验。首先解说员向我们解说的是鄂军都督府的起源,鄂军都督府纪念馆原为清末湖北省协议局,建于1910年。武昌起义的第二天,即1911年10月11日,湖北革命党人在这里成立了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湖北军政府。
馆内收集了1000多件与辛亥革命相关的历史文物,10000多件历史照片。军政府会堂、孙中山驻鄂会客室、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室和宋教仁起草了《中会民国鄂州临时约法草案》的军政府秘书处以历史场景排列。因为明年是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日,所以没有机会参观红楼的二楼,也没有看到黎元洪的客厅和客厅,这是这个行业的小遗憾。馆内还有反映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实和孙中山、黄兴生平事迹的展览……参观过辛亥革命纪念馆,我感到很多。首义第一枪在这里开始,这以前在历史书上学过。但是,今天真的来到现场,觉得自己在这里可以想象当时的事迹。对辛亥革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历史书中的辛亥革命史事件可能会忘记,但今天的参观使我难以忘记这次革命的永生。辛亥革命纪念馆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不仅在这里响起起义的第一枪,辛亥革命纪念馆在展示中国革命史的同时,也对中国人民进行爱国教育。通过对辛亥革命历史的理解,我们深刻理解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困难,祖国的和平稳定是千万革命先抛头,流着热血。作为现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继承人的我们,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努力学习,努力奋斗,我们要有烈士们的精神和意志,用我们的知识建设祖国,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保护祖国
参观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的观后感6
这一定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20xx年10月10日。在辛亥革命整整百年之后,坐落在当年革命源起之处的武昌起义门旁的辛亥革命博物馆终于与人见面了。在人们视野中渐渐淡去的辛亥革命又重回公众视野。百年前,革命烈士们为了中华的民主复兴在此相聚,相约一同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百年后,已经过上了幸福安康生活的人们站在同一地方,一同拾起那些蒙尘的记忆,缅怀当年那些大无畏的先驱者,那些敢于直面现实,反抗现实,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带领着中国在黑暗中摸索前进之路、民主之光的勇士们。20xx年夏,我与众好友一道,造访了这座坐落于张之洞路与彭刘杨路之间的辛亥革命纪念馆新馆及当年的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即俗称的红楼。
7月底的一天,我们来到了辛亥革命纪念馆新馆,天气晴好。下车之后走几步,我们就看见了博物馆的尊容。博物馆主体为赤色砖岩铺就,以剑指起义门的造型立在我们面前。整个建筑就像是一个指向,一个航标。指引着当年的起义军们进发的方向。
我们先找到了入口,进了馆。整座博物馆一共有4层,包括地下一层。我们通过安检,入馆后首先看见的试衣服巨大的立体岩画浮雕。以赤色为底色,用粗粝的笔触刻画了档年黄花岗起义的壮烈。士兵们前赴后继,一往无前。给人以极强的震撼。
乘着电梯,我们来到了博物馆一楼。博物馆一共有5个展厅,其中1、2展厅就在1楼。我们先进入了第一展厅。展厅主题为“晚晴中国”。展厅光线昏暗,气氛压抑,一进去就看到晚清末年时期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如沉重的石碑一般矗立在我们的身边。南京条约。黄埔条约。望厦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一条又一条。如大石般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一旁的简介上写着:19世纪中叶已降,列强胁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竞相在中国划租借、派驻军、开银行、办工厂、设教堂,从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上加强对中国的控制。列强间的争夺愈演愈烈,偌大的中国被瓜分豆剖。大清王朝已垂暮,丧权辱国,日盛一日,社会动荡,民生维艰。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觉醒的中国人开始顽强的探索救国复兴之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立宪运动显示了体制内变革的尝试;义和团运动、自立则展现出民众救亡的力量。
再往里走,眼前出现了当年满清政府官员在与列强们签订辛丑条约的场景。任务都有蜡像做成,栩栩如生。列强们在谈判桌的一端,趾高气昂。满清政府的官员在谈判桌的另一头,对中国即将被瓜分的现实无能为力。整幅蜡像画面高度还原了当年谈判现场的情况。在一旁的展览墙上还有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时的情况。再往前走,就是中日甲午海战介绍。有一首谭嗣同的诗刻在了墙上。那是他的“有感”。他写于1896年的。后一句中他悲叹道“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舟?”让我们穿越了百年,感受到了当年谭嗣同对中国未来去向的迷惘与悲叹。而甲午一战更是让中国人颜面尽丧。堂堂泱泱大中华,竟被我们一直以来看不起的东海近邻,只有弹丸之地的日本小国击得节节败退。中华就此彻底沉沦。从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大清的国门后,争相设租界,开商埠,划分势力范围,疯狂攫取中国的主权和经济利益。民众在内外压榨下,生活艰难,暴动频起。看着展厅里当年的江汉路一条街,上面的英国、法国、德国、俄国等各个领事馆,还有一边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示意图,就仿佛看到当年列强们围着中国,各人手持刀叉,面露凶残之色。中国就犹如他们的盘中肉、刀下俎一般,任人宰割。在清同治、光绪年间,慈禧以太后身份垂帘听政,掌控清朝朝政达48年之久。在她的统治下,清朝一步步走向衰败,趋于灭亡。
同期在晚晴的中国,也有仁人志士在进行自强救亡之路的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自立军起事、立宪运动都是当时中国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民对中国自强救亡的方法探索。在这些运动中,代表人物有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梁启超、康有为人等。他们都站在不同的立场,以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方面对救中国于危难之中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他们都已被铭记在我们的史册当中。
可是,尽管有了努力,但方向不对仍是白费苦心。但是,我们的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受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觉醒的知识分子在他的旗帜下由爱国走向了革命。兴中会、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相继成立,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各阶层人士为争取生存和尊严也与清政府、列强展开斗争。拒俄、抵制美货、收回利权运动,连年风潮不断,一场革命风暴即将来领。
在“革命原起”展厅,我们了解了孙中山倡导革命的历程。在他的青少年时期,它曾随母亲四处颠簸,在他的成长中,他主要受到的是西式的教育。他曾在伦敦蒙难,后被人救出。当时这一事件震惊一时,孙中山也因此成为国际知名的中国革命家。同期,惠州起义、广州起义在中国大地上蓬勃开展,星星之火大有燎原之势。孙中山从领导革命的实践中认识到,要唤起民众起来闹革命,首先要开启民智,进行革命宣传。为此,革命派积极致力于革命思想的传播。各地开始创办革命团体。如《警世钟》、《革命军》等宣传进步思想的革命刊物开始遍布中华大地。不久之后,同盟会成立。其前身为湖南华兴会和广东兴中会。这代表着中华大地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政党诞生了。由孙中山带领的同盟会确立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之后该纲领有被解释为三民主义。同盟会还发行了《民报》作为他们的机关刊物。展厅里有一组蜡像高度还原了当年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的场景。自1906年起,同盟会联合地方会党,先后发动了萍浏醴起义、黄冈起义、镇南关起义和黄花岗起义等。其中黄花岗起义又称“广州三·二九起义”,是同盟会领导的影响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亲率军队120余人,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终因孤军作战,奋战一昼夜被清军击败。孙中山评价这次起义为“惊天地,泣鬼神之举”。
而在同时,武汉由于汉口开埠、洋务运动及湖北新政等原因逐渐成长为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在这里成长起来的革命党人具有“敢为天下先”的革命精神,在1991年5月,保路运动爆发,这场风潮由罢市、罢课等斗争发展到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成为武昌起义的导火索。革命时机终于成熟。
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日)夜,湖北革命党人临危发难,通宵血战,占领武昌,取得在共和旗帜下中国城市起义的第一次胜利。11日,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成立,推举黎元洪为都督,发布文告宣告“共和”,号召各省响应,推翻清王朝。11、12日,汉阳、汉口相继光复,十八星旗在武汉三镇飘扬。革命党人为了保卫胜利果实,10月18日至11月27日,民军与清军在汉口、汉阳展开了殊死搏斗。民军以万余将使士之躯,血战40余天,显示了首义军民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为各省响应武昌起义赢得了时间。
在“武昌首义”展厅,我们身处在当年保安街、中和门片区的还原景观中。青石铺成的小巷,昏暗的路灯,一派静谧的表象下涌动着革命的暗流。当年的武昌是那么地小,却暗藏着颠覆全国的力量。只等武昌起义的枪响,带领着全中国进入一个新纪元。
1911年10月11日,中华民国军政府在湖北成立,推举黎元洪为都督。鄂军都督府是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政权。
武昌首义,全国景从。各地纷起响应武昌起义,成立军政府,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在武昌起义爆发后的两月内,有十三省以武装或和平方式响应起义,易帜独立;直隶、山东、河南、甘肃、新疆、东三省等省区也纷纷起义,各省响应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溃。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宣告成立。临时政府颁布了具有近代民主共和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订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政策法令。
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至此,在中国延续两千余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终结,民主共和国在中华大地上诞生。
看着那一行行的文字图片介绍,看着那一整面墙的临时约法,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从1840年开始的中国的衰败,让我们看到了清朝的腐朽没落,帝国主义的铁蹄在中华大地上肆意横行。面对着如此残破的中国,有志之士开始追求民族的复兴。但这又谈何容易!我们做了许多的尝试,一步一步,跌跌撞撞地在黑暗中摸索属于中国的复兴之路。摆脱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推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从洋务运动到义和团,到戊戌变法,到新政。都是希望民族独立自强,让广大人民摆脱贫困的尝试。直到最后的辛亥革命,则是中华民族在复兴之路上跨的最远的一步。虽然它最后在帝国主义和袁世凯的联合绞杀下遗憾失败,但他是封建主义的根基彻底动摇。虽然之后发生两次帝制复辟的活动,但都在短时间内结束。这说明民主共和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人民的思想已经解放,让中国在进步的道路上一往无前。
辛亥虽然已过百年,但其所体现的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精神,革命先烈的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都是身在现代的我们所要学习的。为了国家的兴旺,人民的幸福,在革命之路上奋不顾身、视死如归,书写了这一段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历史。那种大义凛然,勇往直前,永远都值得我们铭记继承。
参观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 建军大业观后感200字
★ 长津湖观后感800字作文
★ 重生观后感1000字
★ 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新时代部分观后感
★ 红色云展厅观后感
★ 建军大业观后感1500字
★ 酒驾警示教育片观后感
★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 2024征兵宣传片观后感
★ 疫情期间的自我心理防范方法观后感
综上所述,以上就是关于参观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的观后感的全部内容了,字数约10423字,希望能够解决你的困惑。门客文学网往后会继续推荐参观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的观后感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