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夜晚的潜水艇读后感800字五篇,欢迎品鉴!
第一篇: 夜晚的潜水艇读后感800字
《夜晚的潜水艇》一文是将现实与虚幻折叠,想象中的事物能够在现实当中得到应验,这就是我们从小到大所梦寐以求的,“我的潜水艇。它行驶在永恒的夜晚。它将永远,永远地悬停在我深蓝色的梦中。”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这样一艘潜水艇,什么时候我们选择将它永远停留?或许有人会说这便是成长的代价,那么这代表又是否过于昂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吧。
《竹峰寺》中我嗅出了一丝逃离的味道。躲在黑暗中,痛痛快快哭一场,逃离世俗能够更好地寻找到自己。城市的改建,让那些记忆所存之处发生了改变,走进陌生的城市,找不到自己的归属感,“那些我自幼生长于其间完全无法想象会变更的事物,造梦的背景,一闭上眼都还历历在目的一切,全没了。”曾经爷爷指着村中的庙,说着曾经的故事,而现在这一些都被拆迁、破坏,留下的是无言的沉默,我们的记忆丧失了存在的基础。
我们将自己的幻想隐藏,将自己的记忆封存,唯有我们自己知道它的存在,我们通过想象力与之连结。我是一个无法忘记过去的人,且是珍惜着过去,曾想过用笔记录,却发现一是无法坚持,二是认为有些事或许还是该忘却吧,不如选择封存。
而读《传彩笔》时,我当时想到的是太宰治,“不能取悦自己的文章,再怎么让世人惊佩也没多大意思。”一篇好的文章首先是要让自己满意,所以我们去读太宰治的文章也会发现他的文章是为自己而写的。不过这篇文章在套路上还是比较老的,并没有过多的新意,在全书当中也属一般。
《裁云记》与《音乐家》是我最喜欢的两篇文,因为偏好社科类,所以对这种带有讽刺意味的文章情有独钟。《裁云记》所反映的是形式主义的影响,“元首一风趣,从此天底下的云彩全遭了殃。视察结束,云彩管理局随即成立,负责管理城市上空所有过境浮云。”但是这篇文章的核心并不局限于对形式主义的批判,而将重心摆在对“洞穴”的探索上——有的人注定会掉进某件事情里去,绕也绕不开。有的人不会,因为他们一辈子活在洞穴和陷阱之外。
对于真理,我们是否应该执着,这些所谓的真理对我们究竟有什么作用?也许它真的只是一个真的道理,不一定会有实践意义,实用主义不断消磨着我们对世界的探知欲这让我不禁发出这样的唏嘘——究竟什么才是有用的?一生为管制音乐办事,一生与自己冲突,不断思考,不断怀疑自己的行为,最后与音乐和解,与自己和解,我想《音乐家》是用一种冲突放大了这个社会的矛盾。意识形态与文学的自由化之间的共通之处在哪?难道这两者之间只有冲突吗?
《列子》中有“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全文所要表达的不就是这样一个思想吗?陈春生虽然年轻,但其文风的确非常不错,能够引发我们的共鸣,这便是文学吧。
第二篇: 夜晚的潜水艇读后感800字
毕飞宇说,写小说的人都擅长写散文,写随笔更是信手拈来的。此言不虚,至少在莫言、贾平凹、村上春树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小说家的这种特质。
因此,阅读陈春成的处女作小说集《夜晚的潜水艇》,感觉是新鲜而奇特的。书中九个短篇,都不太像小说,像故事情节丰厚一点的散文。这固然与陈春成的创作题材有关,文本里散落着“奇思妙想”的人。他们在现实中游走,却又不想被世俗所困。
就像本书的主打篇目《夜晚的潜水艇》,一个每夜幻想驾驶潜水艇探险,自由地与副驾驶皮卡丘对话的中学生陈透纳,长大以后,竟然与我们普通人一样成了社畜,干了份996的工作,比我们更激烈地与现实搏斗。虽然,他平日里写首诗画幅画,也能慰藉心灵,可到五十岁后,江郎才尽,完全无法进行艺术创作了。
陈透纳的人生,完全符合托马斯·艾略特说过的一句话:这就是世界结束的方式,并非一声巨响,而是一阵呜咽。陈透纳既是俗人,呜咽的方式就没什么特别。一个功成名就,老到都可以出版回忆录的人,写了封遗书,说明他一生的梦是十六岁的海与潜水艇。这样迫切地给人生写注释的行为,看起来,多少有些矫情。当然,做为小说中的人物,他可以这么做。因为那是读者们希冀的承载,有多少孩子宁愿被骂撒谎精,也想当一回匹诺曹,只为体验一次鼻子变长的感觉。陈春成的小说,的确戳中了年轻读者的痛点,谁年轻时不做梦呢?
众所周知,短篇小说集不好评价,因为收录篇目的质量,不太容易整齐化一。不过,陈春成的九篇小说,水准相当,故事核也聚焦,总会有些超越现实生活的要素融入。可见,虽为90后作者,但文本呈现方式已经相当成熟。
我不怎么喜欢超现实,却很爱波兰作家舒尔茨与他的《鳄鱼街》。在他笔下,并没有把世界变得诡异,而是让生活鲜活起来。他变着法儿地将人类的奇思妙想,从臃肿的生活角落里揪出来。世间再无舒尔茨,他告诉了我们生活中的另一种可能。
然而,陈春成的小说,却根深蒂固地为现实所困。比如《裁云记》那么美妙,让人遐思不断的题目,写出的却是一个在云彩管理局里工作的“打工人”,生活在一个日常还要接待元首来视察的城市。这个管理局管理着日常里“违法乱纪”的云彩。云彩都能违法,恐怕是只有我们才能杜撰出的原罪。或许,陈春成就是在刻意捕捉这种反差。也可能不是。
九篇中,还是《竹峰寺》最好。写出了慧航、慧灯与我,三代人的颠沛。陈春成在支言片语中,裹带出历史大事件的背景,举重若轻,很动人,就像温暖春日里刺进皮肤的一根刚针。那些隐藏起来的,终究会被找到,钥匙也好,墓碑也罢,只要在世间真实存在过,谁也别想让它们沉默。在这篇里,我品尝了隐喻的快乐。
第三篇: 夜晚的潜水艇读后感800字
拿到这本书之前,我是第一次听说这本书,也是第一次听说这个作者,再听说这是一本玄幻小说的时候,我几乎没有什么兴趣去看。我只是好奇,为什么这本书会被人那么热诚地推荐?
我在网上随意地搜索了一下,在豆瓣随意地看了一段书中的原文,然而,就是这短短的几百字,一下子抓住了我的心。那是书中《竹峰寺》的一个片段,无关情节,只是关于黄昏的一段感受。那娓娓而谈的语气,行云流水的笔法,准确形象的用词,都让我不由自主地跟着文字一起产生了作者笔下的那种感受,而这种感受,我似乎又早就在某个时候曾经体验过,有种熟悉又茫然的感觉。
作者不像个只有30岁的写者,他对文字的把控,像是一个已经写了很多很多年的中年人,他的语气和思想,也更像是一个有了一定人生阅历的中年人。只有他的想象,变幻莫测,出其不意,瑰丽壮观,像是一个充满了激情的少年。
这本书我看得很慢,很多地方都要重复看两三遍,不是看不懂,而是需要反复回味。有的地方我需要跟上作者的想象,在脑海中跟着书中的描述,细致而完全地构建出作者笔下奇幻的世界;有的地方是因为觉得作者写得太好了,不由得重读一遍去再次领会其中的精妙。
有时候我会觉得作者的想象我也曾经有过,只是没有像作者那样发展成一个完整宏大的规模,并能够用文字舒缓而幽然地娓娓道来。在看小说的过程中,我总是感觉是在一个阴雨天,总是仿佛处在回忆之中,有种阴郁又像隔着一层什么的感觉。
在整本书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想象力的迷恋和肯定,有时候我甚至都相信了作者想通过文字传达的意识——如果一个人的想象力足够强大和坚定的话,他是可以通过想象来改变客观世界的。
在《音乐家》里,作者描述了一种人,一种有着通感能力的人,他们的视、听、嗅、触、味觉相互连通,触此及彼。比如听一段旋律,眼前能浮现出图像,鼻端能闻到气味,嘴里会涌出某种味道,手心可能产生某种感觉……通感能力强的人,甚至可以只看曲谱,就追溯到作曲者创作时心中的某一闪念。
我在看书的过程中,经常觉得作者就是有着通感能力的人,他能将声音描述出质感和形状,将文字描述成不同的音乐,将景物描述成光影,将味道描述成露水和风……或许,他的通感就是不管什么样的感受,都能用文字准确描述出来。
这本小说,我最喜欢的就是作者的文笔和他丰富奇诡的想象力,每一篇小说里都有很多我一读再读的片段,下面,就随意从每篇小说里摘抄一段我喜欢的文字吧。
仿佛鸟栖树,鱼潜渊,一切稳妥又安宁,夜晚这才真正地降临。门都关好了,家闭合起来,像个坚实的果壳。窗外静极了,偶尔听见远处一阵急促的狗吠声,像幽暗海面上闪动的微光。我真想待在这样的夜里永远不出来。
第四篇: 夜晚的潜水艇读后感800字
《夜晚的潜水艇》。我从小有着非凡的幻想力,幻想的情节会成为现实,我从中得到盛大的欢乐。为了寻找在深海潜水艇失踪的爷爷,我把自己的房间幻想成潜水艇,每晚在海底遨游历险,寻找爷爷。我在幻想方面的才华太过强盛,但没办法用它成就现实中任何一种事业,于是在十六岁那年把它熄灭。我中年开始作画,描绘记忆中的画面,成为了知名作家,但五十岁后,我把以前的梦境的都画完了,就停止了作画,外界把这解读为江郎才尽。评:想象力是可贵的,尤其是孩子的想象力,失去想象力的人生将枯燥乏味。
《竹峰寺》。我是一个闲适的人,有逃避世俗的习惯,来到老家附近山上的竹峰寺休养时,发现了竹峰寺的秘密:一块失踪的名石牌原来就砌在桥上,碑文面朝下,每天被人踩在脚下却浑然不觉。恰逢我老家的房子被拆迁,只剩下一条承载老屋和故乡回忆的钥匙,我便把钥匙藏在碑文面的青苔上,不知什么时候再回来。评:我们对过往的事物往往感情深厚,无法想象有一天突然就没了,这会让人深感无常,内心无处安放。
《传彩笔》。我是一名作家,平时搞点小创作,写一下散文,一直没有大建树,总梦想有天能创作出一部绝世作品。一次梦中我得到了一支彩笔,自此笔力大增,但用这笔写下的文字只有自己能看到,他人无法看见。我用这彩笔创作一首惊世组诗,在即将完成的时候无法承受作品只有自己能见的痛苦,便在梦中把彩笔传给另一位少女,醒来后发现无法再记起组诗的词句。评:每个作家都希望能创作出一部惊世之作,同时又渴望自己的作品能被更多读者看到,倘若只能二选一,多数作家会选后者。
第五篇: 夜晚的潜水艇读后感800字
文章以阿莱夫号潜艇在深海得到蓝色潜艇的救助为联接,展开叙述了发生在两个看似完全不同一维度的奇特事记,但作者却又巧妙的使两者相得益彰,不可分割。
《夜晚的潜水艇》以博尔赫斯丢硬币这一小小的行为为开端,文章的排版上首先讲述了富豪因一首《致一枚硬币》的诗莫名地对博尔赫斯产生狂热崇拜,进而不惜耗费财力收藏其一切作品及用过的东西,甚至于那枚被他抛进大海的硬币。这一荒诞的举动浩浩荡荡地展开,富豪买下先进的潜艇,组建专业的出海团队,让其实现自己的无稽之谈,而海洋学家们因富豪的资助也同意了他的要求,于某年,登上了阿莱夫号潜艇。考察进行之久,结果未知,最终失联消失,只留行途的一些录影。而正是在此录影中,蓝色潜艇第一次露面,幽灵般,神秘、缥缈,无从来,不知去。
随后,紧接着就开始叙述陈透纳画家年少的经历,他因过度的幻想和极丰富的想象力被周围的人冠以“不正常”之称,甚至于父母都曾带他去看病。随着陈透纳年纪的增长,阅历知识渐丰富,他不在满足于只单单的沉浸在幻想里,他开始系统地创造着一系列的体制,慢慢地他造了一艘潜艇,一艘蓝色的潜艇。他每个夜晚都会开着潜艇在深海漫游,在深海冒险。一次巧合,他救了一艘卡住的潜艇,并不在意,他继续着他的梦幻旅程。
他并不知晓,在某处,他的幻想成真,他所设定的华美神殿、他所看到的珊瑚丛、他设计的蓝色潜艇……都被录像所记录,成为最神秘的存在。
两个故事的设计非常精妙,虽然有先后之分,但文章开头的一句“他丢硬币这一举动,在这星球的历史中添加了两条平行的、连续的系列”让我们知道,故事是并行发展的,是幻想成真还是平行时空,我们不得而知,作者也留下这一真相空白,让我们去自行思考、探索。
即使小说进行的很奇幻,但最终却也落笔现实,文中的陈透纳因种种现实压力,将自己的幻想抛弃,将自己回归“正常”。在一切都碌碌平庸的环境中,幻想这一“天赋”成为他的禁锢,而所有的正常都在标定着他的怪异,最终俗世成牢笼,他只得为一些不得已,而放弃他的难得。
就如小说最后一段,一个小孩子在沙滩捡到了一枚腐蚀的厉害的金属疙瘩,看了看,一扬手,扔回了海里。如此可惜。一个专业潜艇队、一个富豪穷其一生都难以找到的硬币,最后却被一个小孩随手扔掉。而在我看来,这一硬币也象征着陈透纳年少的幻想,得到了又扔掉,最终成为不可妄。
于文章本身,其瑰奇飘扬,奇幻深刻,都让人身临其境,深有其感。
于我们而言,谁都不是陈透纳,可谁又不是陈透纳。我们或许没有他如此天赋异禀,可却也实实在在为现实放弃过不少东西,最终连我们自己都难以企及。
夜晚的潜水艇读后感800字相关文章:
★ 学习四史心得体会800字
★ 创始人读后感
★ 《四世同堂》1000字读后感
★ 《信仰的力量》读后感
★ 教师花传书读后感2000字
★ 长津湖观后感800字作文
★ 《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读后感
★ 教师的五重境界读后感
★ 2024年学习四史心得体会800字
★ 彭林说礼读后感
夜晚的潜水艇读后感800字五篇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更多关于夜晚的潜水艇读后感800字五篇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门客文学网往后会继续推荐夜晚的潜水艇读后感800字五篇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