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河西走廊观后感600字【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一】河西走廊观后感600字
“曾经发生的故事已成永恒,走向未来的脚步仍在继续。”这部纪录片的最后,给出了这样的结尾。这里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是什么使这样的故事成为永恒?看完了这个记录片,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河西走廊的名字,早有耳闻,只感觉这是一个遥远的神秘的名字。央视《河西走廊》记录片,以史诗般的表现形式,再现了两千年以来,河西走廊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发展演变史。我惊叹于编剧的巧妙构思,悠悠千年,用10集的篇子展现的恰到好处。我也感叹于河西走廊的精彩故事,每一个人物、事件,让人印象深刻,更加加深了对这片土地的向往。河西走廊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①张骞通西域的故事,家喻户晓。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张骞是一位勇者,他有勇气,担负开拓西域的使命,有毅力,在逆境中不改变气节,终于完成使命,封博望侯,名垂史册。他是河西走廊的开辟者,他作为中华文明的使者,第一次将中国和中亚的一些国家联系起来,河西走廊的故事,也从这里,满满的开始。
②还记那个叱咤疆场,横扫千军的骠骑将军吗?还记的他为汉朝,为中华民族开疆拓土作出的杰出贡献吗?他是霍去病,一代军师奇才。在那个匈奴肆虐的时代,他以少胜多,出奇制胜,马踏匈奴,建立了一代功勋。是他,真正打开了中国通往西域的通道。
③常惠,西汉著名外交家,我的老本家,曾经多次出使西域,经过河西走廊。为了维护国家尊严,他违反皇帝命令,出兵攻打曾经杀死汉朝使者的一个国家(地区),扬我大汉尊严。
④中原战火纷飞的岁月,河西走廊成为了儒家文化的保存站。郭瑀是在这样的时代中的一个大儒,他的学生刘昞后来成为了河西士林领袖。河西走廊为战火中的中华文化提供了传承的载体,为战乱之后儒学的复兴奠定了了希望。
⑤鸠摩罗什,曾经被软禁17年,命运之神眷顾他,最后被救出,弘扬佛法,普度众生。这是一个外国人。正是他,翻译佛经,为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⑥敦煌翟氏家族,他们是著名的莫高窟的修建家族。莫高窟,又被称为千佛洞,被称为敦煌壁画艺术的极品。飞天的形象,美轮美奂,拥有很高的审美和历史价值。最早认识这个是从认识樊诗锦开始的,她曾是敦煌博物馆馆长,有机会一定要到莫高窟看看。
很遗憾我不是历史学家,没有能力为写这篇文章提供信手拈来的素材。或者也可以说故事太多,简略的笔触似乎更加合适,在这里,隋炀帝举行了盛大的万国集会,阔端(元朝河西地区领袖)和萨班(藏族领袖)通过会谈实现了蒙古帝国对西藏的管辖;在这里欧洲使者鄂本笃争取去北京大使的资格,最后遗憾的一病不起;在这里,明长城一直从嘉峪关延伸到了山海关,闭关锁国的政策也慢慢开始;在这里林则徐颠簸在流放的路上,但心中对于天下,从未忘记在这里;在这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现了石油、镍矿等宝贵的资源……
这里是河西走廊,这不仅是一个地理标记,更是一种历史、文化和使命——绵延不绝的中国历史、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和继承发展弘扬的光荣使命,也正是因为这些,这里的故事,有足够的理由,成为永恒。
再次重复片尾的那句话,曾经发生的故事已成永恒,走向未来的脚步仍在继续。河西走廊加油,中国加油。
【篇二】河西走廊观后感600字
今天看的是第六集《丝路》,主要讲的是隋炀帝杨光与河西走廊的故事,我来谈一下感受吧!
一、走出教科书的局限,才能看到真正的历史!看这个纪录片之前,我觉得自己的历史水平还行吧,哈哈,没见过真正的历史,所以才迷之自信!看过以后,只觉得自己太无知了!
首先,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我们的教育内容,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课本知识是基础,要想看到更大的世界,必须走出课本!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选择有价值的课外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多少青少年看了宫斗剧抗日剧以为历史就是那样的,这是时代的悲哀!
其次,老师的教学方法很重要,如果历史老师对所教的对历史事件了如指掌,上课的时候把一件事的来龙去脉讲出来,学生吸收知识的效率会很高。我的学生生涯里,只有一个男老师的历史课是激情四射的,其他的就是叙事性教学,为了应付考试,知识只能死记硬背!如果说起某个知识点,脑海里能浮现一幅福画面,而不是苦苦挣扎地回忆文字,那知识才会永远属于你!
二,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
说来惭愧,在看纪录片之前,我对秦始皇,隋炀帝的印象都是暴君!好像是听哪个老师说的,又仿佛是看了什么古装剧形成的,归根到底还是自己不懂得独立思考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是我欠缺的逻辑思维!
杨广这个人,史学家这样评价的“其罪也彰,其功也卓。弊在当代,利在千秋。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尽管背负了诸多的骂名,杨广仍不失为一代有为之君,河西走廊理应铭记他。”他是历史上第一位踏足河西走廊的帝王,第一次举办了世贸会!一千多年后的上海世博会甘肃馆主题“思路.城歌”,歌颂了隋朝的伟举!杨广在经济贸易上的眼光,清朝如果能学习一点,也不至于后来那么惨!
还有几大功记:开通京杭大运河,创置科举制,营建东都洛阳。他本身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不过杨广太急功近利了,政绩和暴政都很突出!当代百姓是不会懂那些功在千秋的东西,只需要自己的日子过的安稳!所以改朝换代是大趋势!隋炀帝为大唐江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以孙中山先生的座右铭结束今天的观后感: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篇三】河西走廊观后感600字
在河西走廊,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的丰功伟绩,五胡乱华期间反哺中原的儒家文化,隋炀帝杨广时期万国来朝盛会,儒家和佛教交汇形成的璀璨辉煌的石窟,都始于公元前138年张骞踏出长安城的那一步。
恶劣的自然条件、流匪、战乱、疾病等,路途之艰辛非我辈之人想象。曾有幸前往甘肃兰州一趟,气候干燥、粗犷是留给我的第一印象。领略了黄河沿岸热闹非凡,尝到了正宗的兰州拉面,沉醉于兰州博物馆之丰富,佛教艺术之璀璨令我惊讶。再回过头来看《河西走廊》,解答佛教璀璨发展的脉络。
《河西走廊》以时间朝代为线,以人物为风骨,以内容事件为血肉,勾勒出河西走廊的前世今生。在河西走廊,那些留下姓名文人武将,那些辛苦奉献的无名百姓,不管是名利、欲望、奉献,都成为了丝绸之路的养分。令我苦笑的是,河西走廊在北宋、南宋时期没有一丝介绍。在元朝之后,河西走廊渐渐没落,直到新中国成立,才恢复战略地位。因此,特别欣赏汉唐之间河西走廊的发展,留下一点思考痕迹,留作纪念。
“人人”都有出场的时间,或早或晚,“人人”是否有你我?
张骞、刘昞、鸠摩罗什,这些皆是有信仰的人,苦难时不怨天尤人,而是耐得住寂寞潜心致“学”。史书记载寥寥数笔功绩,一笔一墨皆是悠悠岁月修行,由背后血泪抒写而成。回想起儿时课堂时的不以为意,如今再回数二十多年求学,单单念起他们的名字都令我感受沉甸甸的分量和惭愧。
近三十载岁月,朝着一个目标前进,不论艰难险阻,斗转星移,这大概就是人生的浪漫所在。张骞、刘昞、鸠摩罗什、唐朝敦煌壁画李工......,在自己人生道路中,“人人”皆有出场的时机,耐心沉淀自己,为“浪漫”寻找一片净土。
至于“人人”是否有你我?答案自在脚下。
不知道是不是幸存者偏差,每个时代,总会有几颗耀眼的星,闪烁着非凡的光芒,穿过空间和时间,令人无限遐想。
张爱玲说有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未完”,表达美中不足。
江南缥缈录也有三恨,一恨不生在蔷薇皇帝朝,可以夷平九州;二恨不生在风炎皇帝朝,可以北克蛮族;三恨不生在北陆宁州,可以看见万千美人迎风举翼,衣白如雪。这三恨表达英雄壮志未酬的遗憾。 高层战略
武威,即武功军威之意,以显示汉帝国的武功和军威到达河西。
张掖,断匈奴之臂,张汉朝之臂腋。
酒泉,扼守河西走廊西北要冲,因城下有泉,泉水若酒,故名“酒泉”。
敦煌,即盛大辉煌之意。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中华皇帝是中央集权的代表,各个帝王尤其是开创者,都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即谋求王朝万世长存。例如,秦始皇统一六国,"音同文,车同轨",实行郡县制,为一家一姓谋求万世太平。这就导致帝王,既要统御万民,又要求战略具备顶层高度,不在意“一城一地得失”细枝末节。
汉武帝刘彻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帝王,收复和打通河西走廊,对后世两千年的意义是汉武帝未曾想象到的。河西走廊的畅通,丝绸之路的形成,会首先形成商贸的交流,而商贸的交流必然引发人员的交往,人员的交往则必定带动文化的传播和交汇,文化的交流更进一步促进感情的交流,最终融合同行。
前面所列的四个城市,我至此才知晓其典故涵义,颇为惭愧。整个纪录片河西走廊有两个重要角度,令我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个人认为非常有必要记录的。
其一,佛学和儒学交流融合
乱世易出宗教、神灵,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道家张角借教起义;元朝期间,藏统佛教兴起;再往远了,西方基督教拯救世人等。河西走廊的畅通,给佛教东传创造了基础条件,于是鸠摩罗什等人历经磨难,前往长安讲学,翻译著作;再往后有僧人西行取经,包括《西游记》原型的玄奘和尚。
因此,河西走廊形成了璀璨的佛教艺术,石窟。此时的儒家思想兼容并蓄,又或者是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未能远播,儒家与佛教融合。
其二,儒学反哺中原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到了两晋南北朝,中原战乱平凡,而儒家在河西走廊得以休养兴盛。拓跋迁移都城汉化,给了儒家机会,而此时中原的儒家因战乱已千疮百孔,最后是河西走廊的儒学火种传续后代。
此时再回头看,河西走廊重要性不言而喻,塑造并改变了后世精神风貌、甚至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到此,以上就是我们小编对于关于河西走廊观后感600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关于河西走廊观后感600字的解答对大家有用,想了解更多请关注本网站,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