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客文学网 作文大全 天朝的崩溃读后感范文(多篇)

天朝的崩溃读后感范文(多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天朝的崩溃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第一篇: 天。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天朝的崩溃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 天朝的崩溃读后感

  疫情期间,有幸拜读了茅海建先生的《天朝的崩溃》。这本书号称“鸦片战争再研究”,包含了对以往的研究的批判。阅读这本书,使我更加的了解了那个时候的历史,感觉与更真实的历史接近了。

  阅读这本书,感觉茅海建治学非常的严谨,让我从中受益匪浅。让我了解到了我以前未曾知道的历史事实。看到此书,兴奋之余还会和我的朋友分享,给他讲述书中的精彩之处。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关于三元里抗英描述。三元里今天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在1841年5月29日至31日,英军占领城北越秀山时期,爆发了一场以三元里为中心的抗英活动。三元里抗英今天的地位,已经被人为的夸大了很多次,那么当时的历史究竟是怎样的?三元里抗英究竟有多大的作用?这本书里给了回答。

  茅海建先生根据各种中方文献,对照英方的文献,探究出了当时的历史。首先是对于三元里民众抗英的直接原因进行了理清,英军的暴行激起了三元里群众的不满。之后在纷杂的材料中推理出了三元里抗英的时间经过和战果。关于是谁先挑起的战争,中英双方的文献分别指出是对方先挑起的战争,这是因为当时中英已经签订了停战协议,谁先动手谁就是理亏的一方,因此双方都不可能承认是自己先动的手。关于战果,中英双方的报告也不同,中方文献夸大了歼灭头目和歼灭人数,记载不实,传说的成分非常的大。由于这种有意的宣传,使三元里抗英的事迹不断地被神化,人们在这种宣传下,纷纷认为如果不是余保纯的阻止,那么战争的发展趋势就很可能是民众消灭了英军。但装备落后、缺乏训练,组织指挥不严密的三元里民众又怎么能打得过训练有素,装备齐全的英军呢?冷兵器如何能战胜敌军的近代化武器呢?

  但是,从以后裕谦在定海的表现可以看出,在当时天朝上国和儒家传统思想的指导下,当时的人们把战争的失败都归结于将领和士兵的不作为,不努力,归结于奸臣害国。而不是自身的实力不足,自身的兵器太弱。他们觉得战争获胜的主要原因是民心团结,将士拼命。因此,也不难理解当时的人们为何会把三元里抗英神化了。

  而后,茅海建先生又对三元里抗英的影响做了区分,这也是让我最为赞叹的地方。三元里抗英客观上是一次爱国行为是毫无疑义的,但主观上绝不是在爱国精神的影响下行动的。三元里抗英是一次保卫家园的战斗而不是保卫祖国的战争。中国历史数千年,中国的老百姓早就已经在历史的变迁中习惯了改朝换代。对于老百姓来说,谁当皇帝谁坐江山都是无所谓的。因为谁当统治者,他们都是被剥削的那个,他们的生活并不会有什么本质上的改变。只不过是交税的人从满清皇帝变成了漂洋而来的白人。只要不触碰他们的利益,他们便会成为最好的子民。因此,三元里抗英是值得百年称颂的事情,但不应该将其上升为爱国精神的高度,这与当时的时代不符。

  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了很多以前误解的地方,也学到了很多研究历史的方法,今后定会学习茅海建先生治学严谨的精神。

第二篇: 天朝的崩溃读后感

  中国近代史避免不了会拿来和日本相比较,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就陷入了重重困境之中,多少才子都想弄清这颗“东方明珠”怎么就沦落到如此地步,就算有了前车之鉴,天朝还是一如既往,难怪鲁迅会弃医学文,思想的病源不根治,那么一切都是虚幻的美好的惊悚的梦。

  历史教科书可没有那么详细介绍这段鸦片战争,无非就是起因经过结果,无外乎再加上经验总结教训,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些是借着历史来做宣传的,因为留给我们的没有事件背后的思考,需要的是记住那些曾经被欺压过,需要的时候需要展现对立的姿态,仅此而已。前不久看到个对比图,乾隆五十七年,纽交所成立;光绪年间西方工业化发展促成了各大工业企业的诞生…………当天朝还在“十全武功”的时候,西方列强就开始了迈向近代化;1855年鸦片战争后的13年,日本因为黑船事件被迫开国,到1894年甲午战争对天朝取得全面胜利,使得这个汉文化圈内的“兄弟”得以坚定全盘西化……这不是嘲讽天朝,而是想说思想固化不开化,那么昨天会是明天的写照,历史将会一遍又一遍换着戏服再次上演。

  作者查阅了鸦片战争后,各大一号人物的处境,能有从战争中吸取教训的,只能算半个,因为无法具体考证“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开化是魏源取自好友林则徐,但他俩道同才相谋,不然只会是萍水相逢,路人甲乙丙丁。林则徐或许得知天朝战败的根源,但他不说不做,这层原因我猜想需要追溯到更上层了,道光帝是一个守旧,满腹祖训的人,就印象来讲是一个没有好奇心的人,更多的是机械式思维的人,新事物新思想到不了他那里,要是这么提出改革就会因言获罪。好在李鸿章在20年之后提倡洋务运动,也算是走出了第一步,举国之力称不上但也是恭亲王牵头,从上而下地,然而到甲午战争一炮打回了原型,这问题恐怕就更复杂了。鸦片战争期间有个叫鄂云的人,旁门左道想尽法子挣得国难财,不仅如此,琦善、杨芳等谎报战情……这些对天朝来讲无需解释就都能明白其道理,那么根源出在了文化上不成?深受汉文化影响的日本,在不到一代人的时间里,完成了从被欺压到站队列强,这两者之间有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呢?恐怕这让我联想到了鸦片战争期间的道光帝了。

  天朝的惨败不是单一因素导致的,但这是趋势,不是1840年这场战争,就是之后的哪场,天朝的乾隆盛世已经掩盖不了道光体大虚胖,遗憾的是天朝上层谁也没有因为这次惨败而吸收教训,或许谁也没把这当回事,不过添了些茶馆的聊资而已,那么惨败就是注定了的。

第三篇: 天朝的崩溃读后感

  读完了《天朝的崩溃》,我感触很深,又重新了解了清王朝在那个时期的腐败与黑暗。历史学家茅海建对“鸦片战争的再研究”充分揭示了在这场战争中,清政府在各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导致后期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导火索。

  在《天朝的崩溃》中并没有明确的指出“天朝”是怎样崩溃的,但书中对多个问题的解释与论述,我终结出了“天朝”崩溃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武器。在中国晚清时期,军事武器还是鸟枪等落后的武器,还处于冷热兵器混用时代;而侵略中国的英军的武器炮弹、长枪等,已经处于初步发展的火器时代。从兵器上来说,中国就已经输了。

  第二个原因是士兵与军官的问题。晚清时期,军队人数很多,在人数上占据很大优势,但清军驻防懒散,难以集中,调度非常困难,并且,大部分的军队都是用来维护治安,保护皇城的,没有较强的作战能力。晚清士兵与军官腐败,没有良好的军事素质。同时,军队也没有好的管理制度,这导致了军队懒散等问题的出现。

  第三个原因是“天朝”在对待鸦片腐蚀民族的问题上认识不清楚,开始一直认为禁烟不成功是地方官僚腐败无能,没有把这个问题与英国商人联系起来。并且,在初期,没有禁烟的打算,直到皇室内部出现烟火,清政府才同意禁烟,这就反映出清政府没有一点危机意思,依据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还未清醒。

  晚清时期的中国还是封建王朝,专制,黑暗,而此时的英国已经是资本主义,无论是在军事,经济上,都远远的超过中国,正在走向巅峰,这就决定了,在鸦片战争中中国必败。

  天朝的崩溃是必然的,无论有没有鸦片,有没有英军侵略,这种传统的落后腐朽的制度,如果不改变,中国永远都是挨打的,不可能强大。从这一角度来说,天朝崩溃帮助了中国走向近代化。

  现在,我们应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正确的对待每一段历史,从那些错误的,荒谬的事件中获得信息,以便更好的发展。

第四篇: 天朝的崩溃读后感

  今年是甲午年,一提到这个年份,我想华夏儿女想到的一定会是100多年的甲午战争。最近,我有幸拜读了茅海建先生写的《天朝的崩溃》,在读完这本厚达600多页的书之后,我同作者写完书的感受似乎有几分相似,没有一点轻松的感觉,反而更加的沉重。这是一本记录那段晦暗历史的战争回顾,它承载着国人耻辱的记忆。甲午战争的意义并没有随着时光的消逝而日渐减少,反而更加的厚重。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它是让每个中国人刻骨铭心的悲惨记忆。这本书真正的给我揭开了战争的这一段历史,用严谨的史学作风阐述了中国为什么会失败?中国的路究竟该如何走。

  在学生时代,老师讲到过这段历史,当时年少轻狂年纪的我恨那些反对禁烟、反对抵抗的人,恨他们的丧权辱国,但是看完了这本书,我突然觉得那不是他们的问题,而是那个朝代、甚至是整个古代封建帝国的问题。那是整个封建帝国“一言堂”的悲剧。那个时代在皇帝的思维里,中国傲视“四夷”,甚至对英国的印象只是船坚炮利,没有对资本主义的崛起引起跟深层次的思考。中国人一直处于麻木之中,一直在“天朝”的旧梦中难以醒来。之所以中国会被侵略,其实真的不应该去怪任何人,甚至是任何朝代。那是时代造就的悲剧,那是多年延续皇帝“一言堂”的悲剧。古代社会一直都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如果皇帝有才学、想发展,那么这个社会就是清明、昌盛的,但如果皇帝是昏庸、荒唐的,那么这个朝代最终会走向极端的衰败。历史已经用事实告诉我们“一言堂”的悲剧,而在当下,在这个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时刻,我们更要以史为鉴,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扎紧“一把手”在人、财、物权力管理制度的篱笆,杜绝“一支笔”、“一言堂”。

  我认为首先要从自身做起,拒绝“一言堂”,约束自身行为,善用手中的权力,不断自律、自省、自励,真正做到慎独、慎己、慎微。

  第一,民主决策,群策群力。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我们应该主动拒绝“一言堂”。实行民主决策制度,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意见,集中大家的智慧和力量,由大家集体讨论决定,坚决杜绝决策的盲目性、随意性和个人的独断专行,谨慎用好手中的权力,不做“土皇帝”。

  第二,慎思谨言,一心为政。古人云,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领导干部应当慎言、慎行、理性地考虑得失,要做到诚信而不失信于民,言必行,行必果。领导干部必须在需要面前要学会选择,在诱惑面前要学会放弃,在原则面前要学会坚守,才能突显其公道正派、品行端正、廉洁自律、两袖清风的优良品德。领导干部自身良好的品德就是政府公信力的一面镜子,更是大力弘扬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思想。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人民给的权力造福于民,把自己置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养成在监督下工作的良好习惯。

  第三,以民为本,全心为民。人民群众永远是为政的基础和根本,权力就是责任、干部就是公仆、领导就是服务。领导干部需要明确行使权力就必须为人民服务,要建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和感情基础,工作中才能时时刻刻有为人民谋利之心、为人民造福之意。

  历史的教训至今还深深地烙在那古老的铁炮炮身上,波涛拍打着炮台,其石壁上也会清晰地刻着这段惨痛的历史。历史在用他独有的方式去书写。记忆过去,是为了更好的面对未来,要真正能够走出历史阴影,实现社会和解与和谐,要做到的是“不计前嫌”,绝非“不记前嫌”。“不计”是种选择后的宽恕,“不记”是对历史的谋杀。

  “当历史不再昭示未来时,心灵便在黑暗中行走”又是一个甲午年,我国处于大变革大发展时期,我们要真正吸取甲午战争的教训,真正的做到杜绝“一言堂”,还百姓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

第五篇: 天朝的崩溃读后感

  中华文明自汉唐以来一直是东方的中心,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0年的天朝上国,2000年的世界中心,让我们极其自信,慢慢的就演变成了极其骄傲。再加上游牧民族的衰落对我们的威胁大大降低,皇权、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中华文明自我更新的能力极大削弱,固守传统,骄傲自满,蔑视其它所有文明。对西方文明的进步不屑一顾,满足于现状,这样的心态,这样的文明,和西方的发奋进取简直犹如天壤之别。

  同样并不是说中国的精英就完全堕落了,中国仍有很多要立志匡扶天下,要做圣贤的读书人,比如陶澍、林则徐等,比如此时正在圆明园外修身养性的曾国藩。道光帝在近代史上看起来似乎很平庸、无能,但放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来看,他绝对算是一个不错的君主。鸦片战争之败,不是琦善、伊里布、牛鉴、奕山、奕经、杨芳、耆英、余步云等人投降、卖国;更不是清政府软弱、妥协。相反道光帝比谁都想剿夷,来个“大军剿杀”,杀得逆夷臣服投降,一溃千里……

  然而,正如上面所说中华文明此时已经落后了,军事上已经几乎不可能取胜。即使重用林则徐、裕谦、颜伯焘等人坚决抵抗,最终也只有一条路__妥协。为了维护大清王朝的自身统治,为了维护自身的性命与官位,不管换做谁来指挥抵抗,最终也只能走到谈判桌上,乖乖地签订合约。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主张办法都是雕虫小技,毫无用处。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似乎让我重新认识了鸦片战争,也重新认识了中国近代史:对比鸦片战争时的东西方文明,西强而我们弱。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皇帝,满朝文武,整个国家的精英士大夫群体对此一无所知,并不知道自己落后了。而第一次鸦片战争则给他们敲响了警钟,随后接踵而至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一次又一次用铁与血的事实告诉我们:中华文明必须要更新了。促进了我们民族的觉醒,或者说是让我们重新审视了中华文明,为我们中华文明注入新的生命力。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也要感激近代史,屈辱与挫折最能令人奋进,中日战争就很好地诠释了这点。

  春秋战国之后有秦汉,五胡乱华之后有隋唐,辽、金、元之后有明清,同样的我坚信近代史之后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必将重新走向另一个高峰。400年一个轮回,变的是王朝将相,历史人物;不变的是其中蕴涵着的厚重的中华文明。它源远流长、厚重坚实,让人自豪,令人骄傲。

第六篇: 天朝的崩溃读后感

  天朝的崩溃,光看其题目,就大致揣测出这是一本讲述清朝是如何走向灭亡的书,也就是告诉我们中国历史上最后的封建专制主义时代是如何终结的。

  其中的“天朝”,“崩溃”用得恰到好处而别有深意。“天朝”直接指出了清政府的自大,“崩溃”却正表现出清政府无法避免的灭亡,暗含对于清政府腐败的讽刺。

  书首先对鸦pian战争中清政府与英方的实力进行了分析比较,包括兵力、武器、指挥、战术等诸方面,从中很明显地可以看出清政府无论从哪方面都弱于实力强大的英军。我曾经思考过:就是因为钦差大臣耆英与英军签署了《南京条约》,才使中国现在人对于耆英的印象变成懦弱。可是如果耆英不投降,带来的只会是更惨重的.损失,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对于清政府而言,只是面子上的过不去,可是对老百姓而言,却是生命与财产的巨大损失。但现在看来,作者的想法更符合当时的国情,他认为我们完全可以根据理性地分析比较,避免这场血的战役。我们可以直接投降,像日本一样走上自强之路。虽然如今想来,这不失为正确的策略,但历史已经成为过去,无法倒退与逆转,而清政府自认为的“天朝”就是最好的明证。当时的清政府认为自己在世界之峰,又怎肯做个缩头乌龟主动屈服呢?但试想如果当时没有打这场战役,中国走向的是像日本一样的道路,这是谁也无法预料的。当然作者的观点虽然只是假设,但仍是相当成熟的。从文中的这一段话便可以看出:“这里面有两个需要分清的问题:一是对侵略者应不应该抵抗?而是若这种抵抗注定要失败,是否仍应抵抗?前者是道德层面的,答案是肯定的,没有疑义,后者是政治层面的,结论不能从前者引申而来。思想家与政治家的区别正在于此。”

  其次,它围绕一些晚清时期我们所认为的汉奸及英雄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读完这本书,感触很深,最大的亮点就是它阐述了真相,将教科书上的正面,反面人物都还原了最初的面貌。之前我对于林则徐的了解仅限于虎门硝烟这一事件,认为像林则徐这样的英雄人物如果不走极端,给英军提供了鸦pian战争的导火索。自大腐败的清政府不知道自己的实力,难道林则徐也不知道吗?明明知道自己敌不过强大的英军,还要用这样的行径去惹怒对方,不光清政府不会赞颂你,老百姓之后的生命与财产的损失难道你可以补偿吗?书中却进一步写出了林则徐的真实人物性格,他只不过又是一个被清政府官场蒙蔽的普通官员,发配出去后仍然败在“官场”二字上,复出无力,阻挡不了英军的入侵,这“天朝”连最后的精良指挥都敌不过英军,大局又如何稳得住?第二次鸦pian战争的爆发,八国联军将不堪一击的清政府逼向了绝路。辛亥革命的一发动,“天朝”就此崩溃瓦解。真相与记录总有一点偏差。

  其实到了最后,慈禧太后也不似当年嚣张跋扈,倒是想改变这千年世袭的帝制。可惜孙中山等人没有给清朝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而是在改革几天后直接将其推翻。不然今天的中国可能和日本走的就是同一条道路:仍然保留皇帝这样的称号,但皇帝不掌握实权,只是类似于国家的象征。世事难料,中国曾经有那么多条路可走,一步之差,也许今天的中国就完全不同。

  之所以这么多年的帝制时代终结在清朝,细想也可以发现:是因为清政府的“天朝”之感,是因为井底之蛙的愚昧,还是因为外国的侵略?其实都不是,是历史的潮流在前进,而鸦pian战争,《南京条约》……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清政府一夜间崩溃的铺垫。我们不会再回到帝制时代,还有那些愚昧的时代。

第七篇: 天朝的崩溃读后感

  在这个假期,历史系主任给我们历史系学生推荐了很多经典书目,我选择了《天朝的崩溃》这本书,阅读后感想万千。

  提起鸦片战争,每一位国人都能说出几句相关的历史,但是仔细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其中的有些事情并不清晰明了,仍然存在着非常多的疑点。难道这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战役真的是表面看起来的那么简单吗?而在茅海建先生的这本书里,我们的疑问大部分都得到了答案。

  这本书讲述了与鸦片战争相关的一系列重要史实,力图以当时的道德观念、思维方式与行为规范去理解历史,使许多在今人看来是荒谬的现象得以显示其在当时环境中的“合理性”。同时,通过对有关人物及其言行活动分析,观察清王朝在历史转折关头的作为,揭示历史进程中的偶然与必然。总的来说,这本书对于我们的历史思维的养成具有非常大的参考价值。

  这本书的一开始,讲述的是有关琦善卖国的内容。作者从对琦善心理活动的探究、从琦善卖国的动机探究以及对琦善卖国罪名的深究,都向我们表明了琦善并非使人们口中的卖国贼。但那又是因为什么人们对琦善一直存在非议呢?茅海建先生提出了忠奸理论和“奸臣模式”,并非是鸦片战争史独有的现象,而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常用方法。因为这种理论和模式具有掩护君主、掩护道统的特殊功能,因而屡屡被官僚士子们用来解释那些不能解释或不愿解释的历史现象。但是,这种理论的"局限性非常大,所以我们在阅读有关著作的时候,必须进行认真的思考和探究。

  接下来,茅海建先生又从武器装备、兵力与编制、士兵与军官方面为我们作了当时清政府军事力量和英国军事力量的对比。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当时清朝的军事力量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落后,事实上,从明末开始,中国就已经接触到了西方的火器。换句话说,我们面对的并不是落后的兵器与先进的火器的对抗,而是枪的射击速度、炮的射击角度等细微差别带来的严重后果。

  有一句话这样说:“细节决定成败”。放在那时,真的可以说是无比确切了。正是这小小的差距,让那场战役中的清朝输的惨不忍睹,被迫打开国门,从此开始了屈辱的中国近代史。在书的最后,作者写了这样的一段话,让我颇为震撼,也把这句话作为我这非常浅薄的读后感的结尾吧!“

  150多年过去了。19世纪是中国人屈辱的世纪。20世纪是中国人饱尝人世间一切艰难困苦的世纪。21世纪呢?人们说,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21世纪呢?也有一些黑头发黄皮肤的人宣称,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可是,真正的要害在于中国人应以什么样的姿态进入21世纪?中国人怎样才能赢得这一称号——中国人的世纪?”

天朝的崩溃读后感相关文章:

★ 理论文章读后感

★ 肯尼迪就职演说读后感

★ 赋能读后感

★ 《人世间》读后感

★ 《思维方式》读后感

★ 大家三小读后感4000字

★ 创始人读后感

★ 《四世同堂》1000字读后感

★ 《信仰的力量》读后感

★ 教师花传书读后感2000字

关于天朝的崩溃读后感范文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字数约9254字,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门客文学网往后会继续推荐天朝的崩溃读后感范文相关内容。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