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关于数学建模论文
摘要: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数学建模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脱颖而出,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一大亮点。
以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模拟数学问题,让学生都能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和思考,从而有效地解决相关数学问题。
通过搭建“数学建模”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还能使学生结合生活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从而更好地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建模”;教学;策略
导言:
近几年来,在我国的小学教学中,小学数学建模教学有了飞速的发展,积累了很多教学活动形式和内容方面的教学研究成果和经验。
数学建模工作实际上也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指的是将语言和教学方式进行更有效的融合,从而更好地将数学知识中较为抽象的知识进行有效简化,帮助学生获取更为完善和有效的解决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数学建模思想的有效融合,不仅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同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增强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还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有显著提升。
1 什么是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是建立数学模型并用它解决问题这一过程的简称,也就是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和知识解决在实际过程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将抽象化的问题变得实际,变得简化,并且通过期间的规律建立起变量、参数间确定的数学问题,求解,并解释和验证所得到的解答。
从而不断深化问题,确定是否能够解决问题的多次循环的过程。
这一模式已经成为数学教育的重要模式和基本内容。
数学建模实际上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所涵盖的内容很广泛,数学模型是指参照某种事物系统的特征或数量相依关系,采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
概括地或近似地表达出来的一个数学结构,也就是说,数学概念、理论体系、公式、方程等等一系列系统的数学运算都可以理解为数学模型、并且可以通过这些模型,将数学问题进行解决。
建模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新的方式,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还能够通过学生在体验数学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来增强应用意识、通过一系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融合到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数学和实际生活结合到一起,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都有所提高。
2 小学数学“数学建模”教学的意义
小学数学的学习对于学生将来学习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不仅需要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还需要有较好的学习方法,同时还需要有实践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数学建模”的教学模式将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使抽象的问题更加形象,让学生能够真切的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数学。
以数学建模的形式展开小学数学的教学,不仅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还可以更好地实现数学教学的高效性。
3 小学数学“数学建模”的教学策略
当前依然有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习惯性地使用传统的教学去开展教学,这不仅仅不符合当前课改精神,也不利于新时代对于小学生数学教育的宗旨。
因此,积极尝试以数学建模的方式去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将数学建模理论运用到小学数学过程中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往往还需要从多个角度去进行课程设计,以保证最化体现出数学建模在促进教学效果提升方面的优势。
3.1 注重培养建模意识
现阶段,对小学数学教材进行分析可知,大多数课程内容的编排工作均是基于建模而实施完成的。
在课内容的选择要是从生活情境到抽象的模型,然后在从模型到验证模型。
因此,我们要想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就要在教学过程中解读教材内容,为学生建立模型的概念,这样才能使模型思想得到落实。
小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实际问题的讲解,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后应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去验证,从而达到对问题的深入理解。
我们的一线教学人员也要为提升学生模型建造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究、操作来积累直接经验,提升建模能力。
3.2 加强学生想象能力的提升,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的重要发展时期,因此想象能力也相对比较丰富,具备较强的创造能力,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将想象和实际生活进行有效联系也将对当前数学建模工作的开展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
由于一些应用题题目相对比较复杂,算法也比较多,所以教师在对这类问题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需要适当对问题进行简化,之后再将算法进行简化,获得最为准确的数学结果。
在这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有效设计让学生更好地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从而将较为困难或是复杂的算法进行转变。
3.3 合理运用教学方式,尊重全体学生的主体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仅培养学生数学理论知识基础与能力,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应该面向所有学生,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征与主体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使学生能够提升自身的自学能力与水平。
比如,在教学生应用题以及统计图表方面的知识以后,可以为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利用假期时间,让学生通过调研等方式,将学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通过数据的收集、分析,自行制作一份调查图,还要保证图表数据的真实性,而且图表的制作能够直观体现一定的内容等。
因此,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也能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等,还能为数学模型的教学提供基础与前提,以此便于学生对数学建模的理解。
在小学数学的建模过程中,一方面,应该加强学生对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的理解,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视角出发,挖掘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而且学生可以自行解决这些现实问题,以此能够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3.4 注重建模过程的引导,实现学生自主建模
在通过多次演示数学建模过程中后,学生对于数学建模的效能以及过程有着比较清晰的了解,此时可以引导学生自主的去进行数学建模的过程。
简单来讲,将原本使用的案例进行条件的改变,或者情境的调整,要求学生同样以数学建模的方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此过程中,最好是以合作探究式的方式来开展,以保证小学数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切实利用,并且渐渐的使学生学会如何使用这样的方式去解决实际问题。
4 结论
综上所述,数学建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运用,能够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因此,应该提升对数学建模思想的重视,在不断地实践探索中,让学生都能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和思考,从而有效地解决相关数学问题。
我们在应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立足于小学生的文化观念,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建模能力,激发学生参与情景教学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树立榜样,促进良好的课堂文化建设,推进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棉花.小学数学兴趣教学策略探究--以“认识时间”教学为例[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3-07.
[2]施海健.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及培养的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5,(34):126-127
[3]张艳茹.小学数学的“数学建模”教学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0):240.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应用分析
摘要:在新时期环境下,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而这对小学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冲击,要求各个学科都要进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是数学素养的重要体现,为了实现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教师也是十分重视数学建模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
下面,文章就主要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对相关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数学建模思想;教学应用
前言:数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它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以及数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数学知识具有计算性和抽象性,很多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存在很大的难度。
为了实现对学生良好数学素养的培养,数学建模思想逐渐受到了教师教学的关注与应用。
并有效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提升,而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数学建模思想的应用,就是文章主要研究的内容。
1.数学建模思想概述
对于数学模型来说,它是对某事物系统数量或者特征依存关系的概括或者近似性表述的一种数学化结构。
对数学内各种的公式、概念、理论等,都能够通过现实世界内的原型实现抽象呈现,基于此所有数学的知识都是一种对现实世界刻画的模型。
在狭义方面理解,此类数学模型主要是那些对特定问题、特定具体的事物系统反应的一种数学关系或者结构,是对相应的系统内各变量和其相互的关系通过数学的表达。
此类数学模型对数学表达以及交流实现有效途径的提供,也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它能够帮助学生对数学本质与意义准确和清晰认识。
而数学建模的思想就是能够有效使用此类数学模型,通过对数学模型建立来更好实现实际问题的解决[1]。
2.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应用价值
在小学教育中,数学是重要的课程,但由于数学知识具有着显著的特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普遍存在积极性的不高,学习期间往往会表现出抵触、消极和抗拒等心理,这对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而通过将数学建模的思想在教学中应用,就能够将抽象知识实现具象化的呈现,让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实现直观认识,从而促进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同时,数学教育主要的目的不仅仅是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良好运用。
而通过对数学建模思想的培养,就能够促进学生通过数学符号或者语言来对复杂问题以数字模型来呈现,这样就能够促进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强化他们的数学知识生活运用[2]。
另外,小学生处在形象思维为主的成长状态,他们的抽象思维并不是很强,则在数学学习中也存在较大难度。
通过数学建模思想的应用能够把抽象知识通过形象具体方式进行呈现,这样便于学生理解与接受,促进他们对抽象知识的慢慢消化与掌握,从而对他们抽象思维的能力进行锻炼。
3.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应用策略
3.1创设数学教学情境,促进数学建模的思想感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对很多抽象的数学知识在学习中存在较大的难度,如果教师将数学知识通过教学情境进行呈现,就能够促进知识向直观化和形象化表现,更好的展示数学知识的关系。
而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就是一种对数学建模思想应用的典型情况,能够有效改变传统数学教学效率不足的弊端,还能够以直观情境促进学生对数学本质与意义的认识,促进他们对数学建模的思想感知。
比如,在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加与减(二)》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对学生创设以下的情境:“松鼠妈妈和松鼠宝宝一起采松果,其中松鼠妈妈采了25个松果,松鼠宝宝采了4个松果,根据这些信息大家能够提出数学问题?”。
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的思维就会被迅速调动起来,他们会提出“他们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松鼠妈妈比松鼠宝宝多采了多少个松果?”等问题。
这样就将数学加减法通过情境模型实现了表达,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并促进对 数学建模的思想感知。
3.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践动手构建模型
在数学教学中,为了促进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教师就需要做好对学生的学习引导,让他们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对数学学习过程实现归纳、总结,促进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够实现自身数学模型的构建,来实现他们数学知识和数学素养的内化。
比如,在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多边形的面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探究式学习法,让学生实现数学知识获取同时。
对他们的学习能力以及数学思维实现培养,对三方形面积进行探索活动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操作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剪一剪、拼一拼中将三角形进行已学过图形的转变。
后通过已有知识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行推导,此时教师就对学生创设数学探究的机会,学生按照要求就会思考和分析,后动手来进行实践操作进行数学模型的构建,在此过程中就促进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强化他们能够通过数学建模的思维对相关知识进行探究[3]。
3.3运用数学模型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数学知识都和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为了促进对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数学模型的思维来对生活实际问题进行解决,使他们能够通过数学模式对数学实践应用的价值体会,且还能够促进他们数学模型的思维强化与拓展。
比如,在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方向与位置》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中的问题来让学生进行解决,教师对学生进行“你家和学校分别在它们的什么方向?”、“有同学周末去你家,不知道路怎么走,你怎么准确告诉他你家的位置?”等。
通过这样问题来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模型思维进行问题的解决,此时学生就会对问题内容的关系进行思考分析,并通过绘画等方式进行模型的建立,这样就能够促进他们数学模型的思维强化。
结语:综上所述,数学建模思想是数学素养中的重要部分,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也具有着显著的价值,为了充分发挥数学建模思想的教学应用效果,教师就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教学方案的积极探索,加强数学建模思想在教学中的融入,从而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冯容.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培育分析[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20, No.709(10):159-159.
[2]张金. 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J]. 国际教育论坛, 2020, 2(9):122.
[3]黄海燕. 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主人:教师, 2020, 000(004):3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