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建设是党的工作的属概念,又是党务工作的种概念,它是指党为保持自己的性质而从事的一系列自我完善的活动,不仅包括党务工作,还包括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等。以下是我能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社区大党委实施方案,以供大家参考!
社区大党委实施方案
中共英山县委办公室印发
《关于建立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的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英山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县人武部党委,县委各部委,县级国家机关各办局和各人民团体党组、党委、总支(支部):
《关于建立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已经县委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英山县委办公室
2024年5月10日
关于建立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关于实施社区党建工作全面提升计划的意见》(鄂组通〔2024〕39号)、《关于深入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工作的意见》(鄂组通〔2014〕5 号)和《中共英山县委、英山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英发〔2014〕9号)精神,进一步增强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健全基层社会组织,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高社区党组织政治引领、服务群众、治理社区的能力,夯实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全面提升社区党建工作水平,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结合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突出社区党组织政治属性,优化服务功能,深化“五个基本”建设,健全组织领导体系、服务群众体系、宣传教育体系、民主管理体系、和谐稳定体系,在条件具备的社区建立社区“大党委”,统筹区域组织资源和工作力量,紧紧围绕居民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创新社会管理途径,推动共驻共建,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规范严密、职责明确、运转有序、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群众满意、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方向。努力实现党的领导、政府行政指导、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共性互动。
2.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群众。把居民的服务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把居民满意程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第一标准。
3.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通过党员干部带头进社区,带动社区力量共促共建,形成社区建设强大活力。
4.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工作实效。着力解决困扰和阻碍社区建设的突出问题,使社区建设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
三、合理设置
社区“大党委”是由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级组织、居民群众共同组建的区域性、以协调议事为主的党建组织,通过党员联管、活动联办、资源联用、服务联动、保障联筹等形式,整合利用区域内各种资源,推动社区党建从封闭运行、自我服务向开放运行、共同服务转变,逐步构建“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1.组织设置。社区“大党委”由社区和辖区单位党组织共同组建,设书记1名,副书记2-3名,委员数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书记由社区范围内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兼任,由现任社区党组织书记任专职副书记,其他副书记从委员中推荐产生,委员由现任社区党组织成员、社区范围内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社区物业公司及小区业主委员会中的党员、驻社区的党代表等兼任。社区“大党委”委员属于兼职,采取协商推荐方式产生,由温泉镇党委、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社区物业公司及小区业主委员会协商推荐,报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审核批准,任期同社区党组织任期一致,出现空缺及时补充配备。
2.工作职责。社区“大党委”主要工作职责:一是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上级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组织“党委”成员讨论决定区域内社会管理、党建工作、社区建设以及居民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等。二是搭建社区工作的服务平台。整合区域内党建资源、基础设施资源及其他各类社会资源,统筹协调各类基层党组织,策划并组织开展共驻共建活动。三是加快区域化党的建设。研究讨论区域内党员教育管理等事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在职党员进社区亮明身份、发挥作用;探索推进商务楼宇、商业市场等党建工作,弘扬培育先进典型,增强社区党组织创先争优动力。四是打造社区品牌特色。学习借鉴百步亭社区党建经验,按照“党组织+服务+党员群众”的路径,推进社区服务进网格、进小区、进楼栋,以“缔结邻里亲情,共建和谐社区”为主题,围绕“邻里亲”、“邻里学”、“邻里帮”、“邻里美”、“邻里安”和“邻里乐”等方面,开展群众性“邻里节”等活动,构建“与邻为善、互助友爱、明礼诚信、和睦共处”的和谐邻里文化。提炼社区精神,铸造社区品牌,大力提高社区居民和辖区单位的社区归属感和幸福指数,提升社区美誉度、知名度和星级指数。
四、工作机制
1.书记轮值机制。社区“大党委”书记采取协商推荐方式,由驻区单位党组织书记轮流兼任,实行一年一任的轮换机制。
2.协调议事机制。按照工作职责,围绕区域内需要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坚持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评,实行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的议事原则,社区“大党委”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工作会议,共同研究确定工作要点、实施项目、推进措施等,共同协商解决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事务,并督促检查各项工作落实情况,年终向社区党员和驻区单位报告工作并接受评议。
3.共驻共建机制。坚持“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办、资源联用、服务联动、保障联筹”原则,社区“大党委”通过定期走访、召开座谈会、签订共驻共建协议书等方式,加强与辖区单位的沟通联系,整合辖区各种资源,联合开展设岗创星、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活动,充分发挥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类组织和广大党员、居民群众在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驻区单位也要主动加强与所在社区的联系,积极参与支持社区各项工作,结合本单位实际及党员特长认领公益项目,从政策、人才、技术、物资、资金、信息、教育、阵地等方面提供支持和服务。由社区“大党委”组织号召,驻区单位全体党员参与,每年集中开展2次“社区党员奉献日”活动。
4.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双百分”考核机制,将驻区单位和承担社区建设职能部门履职履责情况,由社区“大党委”会同县委组织部对驻区单位共驻共建工作按百分制进行考核,折算计入各单位年度基层党建考评总分。
5.经费保障机制。建立社区“大党委”多元化工作经费投入机制。一是社区各成员单位共同筹集,由社区“大党委”会议商定出资比例;二是财政支持,县财政每年拨出专款予以经费保障;三是费随事转,政府和有关部门依法由社区协助的事项和委托社区办理的有关服务事项,按有关规定为社区提供必要经费和工作条件;四是增强社区造血功能,社区内提供的服务,在开展福利服务的同时,拓展有偿和低偿服务;五是社会赞助,鼓励共驻共建单位和辖区个人捐款支持社区活动。
五、实施步骤
1.广泛宣传,统一思想。(2-3月份)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新闻媒体和各种信息平台广泛深入地宣传社区“大党委”的意义和作用,统一思想认识,引导辖区单位和居民群众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的参与热情。
2.调查摸底,打好基础。(3月份)
组织工作人员深入走访和调查摸底,了解掌握辖区内各类单位区域分布、行业情况、党组织建设等基本信息,分类建立信息台账和资料库,为全面推行社区“大党委”奠定扎实的基础。
3.制定方案,征求意见。(4月份)
在全面了解掌握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制定社区“大党委”实施方案,并通过召开座谈会、上门走访等形式,主动沟通协调,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确保工作方案切实可行。
4.试点先行,总结推广。(4-11月份)
按照先试点、后铺开的思路,在陵园社区先行试点,其他社区适时推进,为全面建立社区“大党委”运行机制积累经验。
5.建章立制,强化管理。(12月份)
根据社区“大党委”试点运行情况,进一步明确“大党委”职责,建立健全工作例会、议事规则、管理考评办法等相关制度,确保“大党委”管理到位、职责清晰、运转高效。
六、组织保障
1.明确责任,齐抓共管。建立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破解传统区域化党建工作联系不紧密等难题的现实需要,也是凝聚各方力量、提升社会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为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工作正常开展,县委成立工作专班,社区党组织及辖区单位要充分挖掘资源优势,积极创新党建工作理念、方法和手段,紧扣群众需要探索多种服务模式,广泛开展符合区域实际的服务活动,扎实为党员和居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2.统筹推进,务求实效。在推进社区“大党委”过程中,要注重统筹推进、整体提升。要紧紧围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的目标,加强指导和引领,形成区域内党建工作共同体,推进单位党建、行业党建和区域党建互联互补互动,提高党建工作整体效应。要根据党员数量和工作要求,合理调整社区党组织设置。要注重在新建小区、流动党员集中点建立党组织,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要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按照片区、楼院等划分网格,组建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延伸服务触角,扩大服务覆盖面。要积极探索在职党员进社区为群众服务及党员志愿服务的有效做法,不断壮大社区服务力量,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3.分类指导,典型引路。大胆探索社区“大党委”运行方式,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和党员特点进行分类指导,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要及时分析总结、改进完善工作机制,形成长效机制。要及时发现、提炼、上报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挖掘典型、加强宣传,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社区大党委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夯实党在城市基层的执政基础,构建辖区单位和党员共同参与的城市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机制,根据银川市《关于全面推行社区“大党委”运行机制的实施意见》(银组发〔2013〕5号)精神,决定在我市推行社区“大党委”运行机制(以下简称社区“大党委”),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深刻认识推行社区“大党委”的必要性
社区党组织是党在城市基层工作的基础,是社区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联系社区居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我市通过抓”品牌社区”建设,不断提高社区“三有一化”水平,引导街道社区推动区域化党建创新发展,推进社区工作者职业化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群众的构成、就业方式和利益需求日益多样,原有条块分割的社区党建工作机制已难以适应新形势需要,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单位党组织资源难以整合、优势难以互补,制约了社区整体服务能力的提升;城市区域“大统筹、大社区、大党建”的党建理念还没有完全树立,适应区域化党建格局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还不完善,社区党组织“小马拉大车”的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等等。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势必影响社区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影响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影响和谐社区建设的步伐。建立社区“大党委”就是要通过创新基层党组织运行方式,突破社区党建“封闭单一”的传统模式,适应社区发展的新变化和新要求,推进社区资源共享、党员共管、活动共抓、和谐共建,构建更加开放、更加民主、更加和谐、更加有效的社区党建新机制。
二、进一步明确社区“大党委”的组织设置
1、功能定位。社区“大党委”是社区党组织和辖区单位党组织共同组成的非建制性党组织,在市城区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负责区域化党建工作,统筹协调社区事务。辖区内各单位党组织和党员除接受上级党组织的领导,同时接受社区“大党委”的指导。
2、组成人员。社区“大党委”设党委书记1名(由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副书记1-2名(由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委员人数根据工作需要确定。辖区单位党组织较多的,委员按照具有一定代表性、统筹各方面比例、有利于开展工作的原则确定。委员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是热心街道社区事务;二是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三是能够正常参加“大党委”的相关活动。
3、产生方式。社区“大党委”委员由社区党组织和辖区各单位党组织召开党员(代表)大会,从社区党组织成员、辖区单位党员负责人和驻社区的党代表中推荐产生,书记、副书记由市城区街道党工委从委员中直接任命。委员出缺时,应及时召开党员(代表)大会进行推荐增补。
4、工作职责。社区“大党委”在市城区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组织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管理基层社会,服务辖区居民。主要职责是:讨论决定辖区内社会管理、民主自治、共驻共建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统筹协调辖区直管党员、在职党员和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提升党员服务社区的意识与能力;负责策划、组织社区共驻共建活动,协调辖区党建资源、阵地共享,管理辖区内党员志愿服务队伍、青年志愿者队伍、义工等各类队伍;全面抓好社区内的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支持和保证社区群众组织依照各自的章程开展工作。
三、进一步规范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
1、建立协调议事机制。要坚持“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议事原则,定期召开社区“大党委”委员会议,研究讨论本区域内的重大事项,协商解决辖区单位和社区居民关心的重大问题,形成的会议纪要由辖区各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共同执行。
2、建立共驻共建机制。按照“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共联共建”的原则,签订共驻共建协议书,整合社区各种资源,构建条块联动、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搞、资源联用、服务联做的工作新机制。要结合单位业务实际,以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和共同需求为基础,从“文明灵武、创新灵武、生态灵武、健康灵武、平安灵武”等方面,找准结合点,联合开展结对帮扶、志愿服务、设岗定责、评星定级等活动,充分发挥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3、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各基层党(工)委所属党组织落实社区“大党委”工作部署情况,将作为党建工作考核、党组织书记双向“述职”的重要内容。各党(工)委评选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要征求所在社区“大党委”意见。市委组织部将不定期开展督导督查,对工作不积极、不配合的党组织,严肃追究党组织书记责任。
四、实施步骤
1、调查摸底,制定方案(2013年8月1日-8月20日)。市城区街道社区党组织通过召开辖区单位座谈会,走访驻区单位,征集社区党组织对社区“大党委”运行机制的意见和建议,研究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并上报市委组织部。
2、精心组织,试点先行(2013年8月21日-10月底)。结合辖区实际,选择条件成熟、基础较好的2-3个社区先行试点。
3、总结经验,全面推广(2013年11月1日-12月底)。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分析存在问题,认真加以完善,全面推行社区“大党委”运行机制,12月底前至少要在70%的社区建立社区“大党委”运行机制。
五、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积极参与。各基层党(工)委要切实提高对社区“大党委”的认识,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扎实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在参与共驻共建的具体实践中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2、探索试点,逐步推进。市城区街道党工委要认真总结试点过程中好的经验和做法,探索务实管用的新机制和新办法,扎实有效地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力争实现社区“大党委”全覆盖。
3、注重实效,促进发展。街道社区党组织根据不同行业、领域党组织和党员特点,构建适应区域化党建工作的运行机制,引导辖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自觉履行共建职责,务求在社区发展、服务群众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社区大党委实施方案
城东街道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积极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根据区委组织部《关于在全区推行街道“大工委”制和社区“大党委”制的实施办法》(定组〔2024〕103号)要求,经街道党工委研究,决定全面实行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作目标
在社区党组织原有组织架构不变的情况下配备兼职委员,成立社区“大党委”,深入推进辖区单位融入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构建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辖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格局,切实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着力实现资源共享、组织共建、党员共管、服务共担。
二、组织架构
(一)组织设置。社区大党委由社区党组织成员、兼职委员共同组成。日常工作由社区党组织指定一名委员负责。设书记1名,社区党组织书记兼任;兼职委员一般不少于5人,可根据工作需要适当调整。兼职委员由共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辖区机关事业单位、国企、金融、两新组织党组织负责人、小区物业公司及小区业委会中的党员、辖区先进模范党员等担任。
(二)产生方式。兼职委员主要采用聘任方式产生。即由社区党组织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产生拟聘用的兼职委员人员名单,经街道党工委批准后,由社区党组织聘任并颁发聘书,任期与本届社区党组织任期相同(也可根据需要,结合换届采取选任等方式产生);如兼职委员产生于换届选举之后,则任期至本届任满。兼职委员不改变党组织隶属关系,不占社区职数、编制。
三、工作职责
(一)社区“大党委”主要职责。研究讨论辖区内党的建设、社会管理服务、民主自治、文明创建等方面的重大问题。策划、组织社区共驻共建活动,推进党建带群建。协调辖区党建资源、阵地共享、志愿服务活动等,组织在职党员进社区,丰富社区文化、办好民生实事、服务居民群众。协调与辖区单位、共建单位关系,推动社区和辖区单位互助共赢。
(二)兼职委员的职责。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积极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做好党建宣传员;参与社区重大决策和重要活动,商议社区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做好社区工作参议员;开展共驻共建活动,做好共建项目跟办员;联系服务群众,帮助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做好社情民意收集员。
四、工作举措
(一)推进红色议事会联议机制。社区“大党委”协同辖区内各单位、组织等,建立区域红色议事会联议制度。推行决策听证会、矛盾协调会、政务评议会等“三会”议事机制,通过月碰头、季商讨,着力解决区域内重难点问题,做到工作联商、事务联办、服务联推、难题联破。
(二)推进红色主题党日联办机制。由社区“大党委”牵头,可采用轮值制方式,开展“红色17(一起)主题党日”活动。每季度第一个月17号前后,联合集中开展一次红色主题党日活动,可选择性开展集中学习、民主议事、志愿服务、走访帮扶等特色主题党日活动,突出“党味浓”、“特色明”,大力锤炼党员党性,促进各单位间沟通交流。
(三)推进红色资源联享机制。各社区及辖区单位共享资源清单、需求清单,对照清单将双方内部党建、文化、教育、科技、体育设施和场地等资源,有计划、有秩序地互相开放,将双方所能提供的志愿活动、困难帮扶等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服务进行有效对接、协同推进,形成社区与辖区单位良性互动、联建共享的生动局面。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各社区党组织要高度重视,要把实行社区“大党委”制作为全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全区域向上向好、全领域进位赶超的一项重要举措,要迅速行动,主动加强与辖区单位党组织联络和沟通,充分调动全体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形成共驻共建的良好局面。
(二)加强宣传。要大力开展宣传发动工作,争取辖区单位和社区居民的支持。社区党组织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兼职委员发挥作用的方式和途径,不断丰富社区“大党委”制的内涵,及时总结实践经验。
(三)明确目标。各社区党组织要认真排摸,选优配强兼职委员队伍,9月底前所有社区全部成立社区“大党委”;10月底前,条件成熟的小区要全部成立“兼合式”党组织。
综上所述,介绍社区大党委实施方案就到这里结束了,注意,选择正确的方式,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希望我们的介绍能帮助到您,更多请关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