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一种产生感想之后写下的文字,主要作用是用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是一种读书和学习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文字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参观党史历史博物馆心得体会【六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 参观党史历史博物馆心得体会
从地铁站出来,走不多久,妈妈告诉我前面就是了。我顺着妈妈指的方向望去,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路两旁是一座座红灰相间的房子。爸爸告诉我这是石库门建筑,是清朝末年上海居民为了抵御战乱而修建的一种样式的建筑。黑色厚重的木门,在梧桐树的映照下,显得更加庄重肃穆。
顺着警察叔叔的指引,我们依次走进了大厅。在展览厅里,陈列了很多我没有见到过的文物,有以前的大炮、刀枪,还有很多照片和资料。在一条都是补丁的衣服前,爸爸说这是几十年前,新中国还没有成立的时候,工人叔叔的衣服。我问爸爸,这么破旧的衣服怎么能够抵御寒冷呢?爸爸告诉我:那个时候的旧中国,很多人没有衣服穿,没有东西吃,不要说鸡蛋和肉,连米饭和馒头都吃不到。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国家又弱又穷,农民伯伯种出的粮食,要么被地主拿走了,要么被军阀或者侵略者抢走了,很多人都吃不饱穿不暖,更没有书读。我听了之后,觉得那个时候的人们,真的好可怜啊!
参观了一会,我们来到又一个展区。爸爸说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的展览,十三张照片是当时参加第一次大会的代表们,他们的塑像看起来栩栩如生,感觉每个人都有很多的话要讲似的。
不知不觉,来到了最后一个展区。红色的幕墙上,金色的镰刀锤子引人注目。妈妈说这是党徽,墙上的一些照片和资料,让人驻足。
虽然很多资料,我还看不太明白,但是看到旧中国的人们生活那么艰难,想想我们今天的国家,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国家富强和人民生活富足,让我觉得现在的美好生活,更加来之不易。但我相信,我们的国家以后会越来越好,我也要更加努力,好好的学习知识和本领,长大了也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为国家出力。
第二篇: 参观党史历史博物馆心得体会
1935年10月到1948年3月,延安这片红色热土成为党中央所在地。十三载的峥嵘岁月,我们党从弱小到强大,领导中国革命事业从低谷走向高潮,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延安十三年,孕育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
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
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纪检监察干部,结合所从事的纪检监察工作,我有三点心得体会:
一是做到“两个维护”
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指出:“党的历史上有两次重要会议,一次是1935年的遵义会议,一次是1938年的六届六中全会”“六中全会是决定中国之命运的”。这次会议是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在延安鲁迅艺术学校旧址举行的。此次会议背景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1937年11月底,王明从苏联回到延安,手持莫斯科的尚方宝剑,主张“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抗日”,认为应把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活动限制在国民党允许的范围内,建立“全中国统一的国防军”,轻视党所领导的游击战争,对党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许多正确观点提出批评,实际上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作为中共长江局书记,王明甚至直接以中央的名义起草文件,不执行在延安的中央书记处决议,颇有另立中央的意味。
六届六中全会前,王稼祥专门在政治局会议上传达了他带回的共产国际的决定,根据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总书记季米特洛夫的发言,“中共一年来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政治路线是正确的,中共在复杂的环境及困难条件下真正运用了马列主义。中共中央领导机关要以毛泽东为首解决统一领导问题,中央领导机关要有亲密团结的空气。”表明共产国际认可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领导地位。同时,针对一些人阳奉阴违、口是心非的两面派行为,尤其是张国焘分裂中央的行为,这次会议第一次提出“四个服从”,要保证党的团结统一,必须用党规党法去教育党员干部。
六届六中全会确定了毛泽东同志全党的领袖地位。之后七大上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可以说,延安时期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空前团结和统一。
从延安到全中国,我们党领导人民夺取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充分证明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既是根本政治任务,也是根本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赵乐际同志指出,纪检监察机关在两个维护上负有特殊使命。作为青年纪检监察干部,要心怀“国之大者”,对党绝对忠诚,敢于善于斗争,坚决同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行为作斗争,将“两个维护”落实到监督、执纪、审查调查、处置、问责等每一项具体工作中,为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作出新的贡献。
二是坚守人民立场
1940年之后,由于日帝国主义的侵略、封锁,国民党的反共政策,陕甘宁边区的财政状况变得非常紧张,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从老百姓征集公粮解决财政的问题。因为那几年气候条件影响,收成并不是很好,一些老百姓感觉负担较重,难免会有怨言。1941年6月的一天,当时陕甘宁边区召开县长联席会讨论如何征集公粮的问题。开会的时候,突然天降雷雨,一个巨雷把会场的一个柱子劈倒了,坐在柱子旁边的当时延川县代县长不幸被击中牺牲。在会场外面,一个老百姓在柱子上栓着一头驴也被雷劈死了。因为驴是当时非常重要的生产资料,这个老百姓借这个机会就发泄了一些不满。毛泽东同志知道此事之后,表示老百姓不会无缘无故地抱怨,要听一听背后到底有些什么原因。最后经过调查,发现是因为公粮征集任务重,导致老百姓感觉到压力大。此事引起了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关注,毛泽东同志敏锐地察觉到这样的问题,认为如果不解决的话会损害我们长期形成的同人民群众好的关系。经过认真地调查研究,党中央作出了两个决策,一是精兵简政,把机关的人员大幅度减少;二是开展大生产运动。党领导的大生产运动一方面从经济上去解决了供给不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政治上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整个陕甘宁边区形成军民同心的局面,对我们抗日战争的胜利,以及我们最后能够取得解放战争胜利奠定了良好基础。
1944年秋,在绥德地区召开的司法会议上,时任绥德地委书记的习仲勋同志发表了《贯彻司法工作的正确方向》的讲话,提到“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榆林考察时指出,老一辈革命家坚持“党的利益在第一位”,坚持“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坚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
正风肃纪反腐事关民心向背,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需求的必然要求。在工作中,我们必须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落脚点,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着力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督促党员干部恪守公仆本分,自觉为民掌好权、用好权,以执纪执法、纠风治乱的实际成效践行初心使命、厚植党的执政根基。
三是坚持实事求是
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向全党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号召,首次使用了“实事求是”这个概念;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第一次详细阐释了实事求是的概念;党的七大又将“实事求是”确定为党的思想路线。《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收录159篇著作,有112篇写作于延安时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文献,也是延安精神中实事求是精神的重要理论基础。
党中央在延安期间,面对各种复杂局面,之所以能实行正确的大政方针,靠的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全面从严治党一以贯之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实事求是,最基础的工作在于搞清楚“实事”,关键在于“求是”。这也是我们纪检监察工作坚持实事求是的根本遵循。
纪检监察工作是党的重要政治工作,关系着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生命、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工作的具体内容、性质、影响决定了我们必须要把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贯穿于工作全过程。例如,在对反腐败形势的判断上,我们必须时刻保持冷静清醒,既要看到反腐败斗争已经取得压倒性胜利、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卓著成效,也要看到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认识到“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四个不纯”的情形长期存在;既要看到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治“四风”不断取得新成效,也要看到一些不正之风纠而不止、治而复生,“风过草抬头”,具有很强的顽固性和反复性,反弹回潮的风险依然存在,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固存在。在办案过程中,既要考虑违纪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后果,也要综合考量其知错认错悔错态度,让纪法的刚性生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将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其中;同时,要落实纪检监察工作“二十四字”方针,坚持证据为王,把证据的真实性放在关键位置,做到精准执纪执法、处置,确保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的检验。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好作风,把事情抓具体,把工作做扎实。
作为新时代青年纪检监察干部,我要从不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动力,在学习党中央延安十三年的历史中明理、增信、崇德、力行,为推动纪检监察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篇: 参观党史历史博物馆心得体会
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我们参观了党史纪念馆。在一系列珍贵影像资料和真实文物中,我们回顾了百年来党的风雨征程,从李大钊先生在《青春》中写道的“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五四运动精神,到中共一大“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到如今“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抗疫精神。我们党在一次次攻坚克难中带领全国人民走向胜利,在滚滚向前的历史中不断绝境重生。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为人民谋幸福,为事业谋发展,从来都是全体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回首党的百年历史,我们的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艰难磨砺中成长,在历次攻坚克难的斗争中,从来没有辜负人民的期望。如今的中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新一代青年在面对家国重任和个人道路的选择时,应时刻提醒自己: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
第四篇: 参观党史历史博物馆心得体会
参观党史展览馆让我感触颇多,历史里一页页冰冷的文字都随着文物、图画清晰又有温度地浮现在我眼前,每一张照片都在诉说着先辈们的故事。历史的洪流带走了他们的心酸苦楚,带不走的是红色精神,和世代流传的红色基因。我们如今的美好生活,都是先辈们用热血换来的,他们用生命守卫正义,用鲜血换回和平。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国家的未来,应该勇做先锋,勇敢向前。而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更应该向这些前辈靠近,学习他们身上伟大的精神。
“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我们青年要坚定地跟党走,以奋斗书写新篇章!
第五篇: 参观党史历史博物馆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以时间发展为主线,依次向我们展示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李大钊就义的绞刑架、邱少云牺牲后残留的棉衣碎片、瞿秋白的怀表……透过馆中珍藏的文物深切感受到历史的厚度,体会到文化的深度,并且切身丈量国家和党的高度。“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如何让“高处不胜寒”的高雅文学飞入寻常百姓家,是五四知识分子不断探索的问题;而如何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则是我们这一代青年所要深耕的课题。
珍贵的文物实物、翔实的档案资料、生动的图片视频、逼真的复原景观……勾勒出了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壮大的波澜壮阔、筚路蓝缕的艰辛历程,使我们重回那段震撼人心的激情岁月。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铸就百年辉煌的不懈奋斗、不怕牺牲、理论探索、为民造福、自身建设的壮阔历程,充分体现了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和其中蕴含的伟大精神,彰显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我们新时代青年党员要牢记初心与使命,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投入到学习与工作中。
第六篇: 参观党史历史博物馆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认真总结这次党史学习教育的成功经验,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阐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充分肯定党史学习教育的显著成效和重大成果,对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提出明确要求,为总结好、巩固好、拓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重要遵循。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需要科学指导,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史学习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党百年奋斗的历史价值和学习党史的根本目的、基本要求、科学态度,把我们对党的历史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是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根本遵循。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要结合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刻领会党百年奋斗的历史价值和学习党史的根本目的,从党的“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中深刻感悟认识党的伟大贡献,系统掌握党创造的重大理论成果,学习传承党铸就的伟大精神,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提供不竭动力。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党史学习教育的基本要求,按照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要求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在党史中追溯理论发展、感悟信仰力量、发掘精神密码、提炼行动指南,在学思践悟中践行知行合一,用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启迪智慧、增强斗志。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要准确把握党史学习的科学态度,树立科学党史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坚持客观地、全面地、发展地看待党的历史,发扬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明确学习要求、学习任务,推进内容、形式、方法的创新,不断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持之以恒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需要固本培元,不断加强党史研究和党史学科建设。党史研究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基础。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必须不断推动党史研究在内容、方法等方面不断开拓和创新,以党史人物和党史事件为党史研究的基础内容,不断夯实党史研究的学理基础,创新发展党史研究方法并拓展研究视角,以海量原始文献材料支撑党史研究,以大历史观把党史纳入古今中外历史研究的宽广时空范围,从长时段、全过程来透视和把握党史研究的历史价值和规律,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夯实学术根基。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必须加强和完善党史学科建设。科学的党史学科培养体系,是党史研究发展的基础。没有优秀的党史研究人才,党史学习教育的常态化长效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的《关于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目录〉及其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的函》,提到新增中共党史党建为一级学科。这必将推动符合新时代发展特征的党史学科体系的加快构建,为加强党史研究夯实学科基础和人才基础,使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活水源源不断。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需要以史为鉴,从党的历次学习教育中总结经验、汲取智慧。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多次组织大规模的学习教育,每次都取得重要成果、发挥重要作用,并积累了丰富经验。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开展的这次党史学习教育,认真吸收借鉴历次学习教育的好做法好经验,立足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特点和党员、干部的实际需求,坚持守正创新,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富有创新性的学习方式、学习载体,取得了重要政治成果、思想成果、实践成果,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对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具有重要借鉴启示意义,需要认真总结提炼并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创造性运用。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并强化政治统领,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和广大群众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史学习教育的正确政治方向。
二是坚持秉要执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科学把握党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学懂弄通百年大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等重大核心问题,在系统把握党史全貌的同时牢牢抓住党史学习教育的“根”和“魂”。
三是坚持高质量推动,在发掘学习教育内容、丰富学习教育载体、创新学习教育方式方法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吸引力、影响力和辐射力。
四是坚持分类指导,进行受众细分,针对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不同对象提出要求,发挥“关键少数”的引领示范作用,实现以上率下,形成联动效应。
五是坚持贯通历史与现实,牢牢把握办实事这个根本落脚点,把党史学习教育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始终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成效,不断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本文参观党史历史博物馆心得体会整理到此结束,字数约7721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门客文学网往后会继续推荐参观党史历史博物馆心得体会相关内容。